[日]山冈庄八《德川家康(第七部)》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本文为“百花洲知事”原发原创稿件,转载请联系授权,并注明来源。读《德川家康》这部书是需要毅力的。一则太长,总计13部,洋洋550万言。二则人物太多,牵扯各种人物1000多个,而且名字特别难记,很多时候

本文为“百花洲知事”原发原创稿件,转载请联系授权,并注明来源。

读《德川家康》这部书是需要毅力的。一则太长,总计13部,洋洋550万言。二则人物太多,牵扯各种人物1000多个,而且名字特别难记,很多时候要翻到前面查找。三则故事情节曲折复杂,特别是一场接一场的战事,需要对照地图去看,否则看不明白。

作者简介 山冈庄八(1907-1978),日本著名历史小说家,著有《德川家康》、《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伊达政宗》等,作品规模宏大,运笔细腻生动,代表了日本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逝世后,因其杰出成就,被追授瑞宝勋。

《德川家康》中文简体字版2007年12月出版,至2008年底在中国大陆销售突破200万册,被评为“史书、权书、谋书、商书、兵书五书合一”的杰作。

我2008年5月买到了《德川家康》前8部,半年后又买到后5部。读第一遍用了一年多,主要是看故事。后来又读了第二遍,重点是了解人物。最近又读了第三遍,目的是反思和启示。

不是经史典籍的“历史书”

《德川家康》是日本历史小说家山冈庄八的集大成之作,整书气势恢弘,情节紧凑, 将日本历史上最荡气回肠的战国中后期近百年群雄争霸的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在腥风血雨的历史斗争大背景下,将大小政治军事文化经济冲突变化和主要人物的内心起伏挣扎描写得丝丝入扣。尽管它不是正史,尽管有一些虚假、夸大和作者的主观成份,但是,它以真实历史为骨架,沿着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对日本战国历史做了比较完整的叙述,可以说,一些重大的事件、人物、战役与史实相近。

日本的“战国乱世”起于1467年的“应仁之乱”,终于1615年的“元和偃武”,时间长达一个半世纪。比中国的“春秋战国”晚了2000多年。这是个重新洗牌的年代,整个日本列岛,一时多少豪杰登台亮相,群雄争霸,狼烟四起,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日本的国土面积虽小,却一度被分割成一百多个“蕞尔小邦”,帮主被称之为“大名”。这些小国彼此毗连邻近,天天刀光剑影,烽火连天,互争雌雄,厮杀不断,天昏地暗,血流成河,老百姓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大批旧贵族也在战乱中纷纷丧生,新兴武士“国众”崛起。这是日本历史上最混乱、最险恶的时代,所有人几乎每天都命悬一线,一步不慎,就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此书从德川家康出生前夕写起,写家康成人、领兵、成军、崛起三河、统领关东,最终统一日本,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一直讲到德川家康结束日本战国时代,开创德川幕府,七十五岁时在竣河故去这段近百年的历史。交代日本战国风云,浓笔淡抹,或轻或重,引人入胜。

动乱之中首先崛起的是尾张国大名织田信长, 18岁即位,顽劣不堪,胡作非为,眼见得祖上的江山就要毁在他的手里,有忠心家臣实在看不下去,竟以自杀相谏,织田信长从此幡然悔悟,从新做人,一变而为励精图治的英主。织田信长修筑了气势宏大的安土城,所以这一时代被称为&34;。1582年,织田信长在本能寺之变中自杀。

紧随其后的是织田信长家重臣丰臣秀吉,经过艰苦卓绝的战争,于1590年统一日本。丰臣秀吉统治的30年时间称为“桃山时代”,城郭、寺庙建设十分发达,民间各种陶艺、绘画、染织艺术得到繁荣发展。1592年,丰臣秀吉亲率18万大军发动对朝鲜王国的战争,之后迅速占领朝鲜大半,国王出逃,向宗主国明帝国求援。1597年,丰臣秀吉再派水陆军14万进入朝鲜,决心与明帝国见个高低。明军在大将邢玠、老将邓子龙的率领下,大破日军,丰臣秀吉征服朝鲜的梦想破产,病倒不起,于1598年8月18日气病而死。其幼子丰臣秀赖继任家督,全日本顿时陷入混乱。

德川家康此时崭露头角。1600年,德川家康与丰臣秀赖对决“关原合战",双方均动员了超过10万兵力,战争一天定胜负,德川家康获胜,一举成为全国霸主。1603年,德川家康成官拜征夷大将军,在江户建立德川幕府,开始了德川氏对日本二百六十年的统治。

从1467年的“应仁之乱”至1615年德川家康于大坂夏之战打败丰臣秀赖,丰臣氏彻底灭亡,宣告日本战国时代结束。在近150年的动荡中,无数英雄、豪杰、枭雄甚至土财主、不安分的浪人以及不甘寂寞的农民,纷纷亮相,战场逐鹿,那真是一个“乱”字了得。《德川家康》这套书,就是将这段群雄并起的历史苍劲地铺展在后人面前。

不是青史正传的“人物志”

日本历史上的战国时代,各地大名崛起,自立为王,都想通过武力征服其他势力最终统一全国,其中功绩最显赫的十人被统称为“日本战国十大名将”:毛利元就、本多忠胜、竹中重治、岛津义弘、上杉谦信、真田幸村、丰臣秀吉、德川家康、武田信玄、织田信长。众多豪强之中,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被称为“战国三英杰”。《德川家康》将这些人物一一展示,刻画地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织田信长。1534年6月23日出生于尾张国那古野城(今名古屋市),织田信长出生名门望族,6岁即被父亲织田新秀封为那古野城的城主。幼年织田信长特别调皮捣蛋,对读书上学不屑一顾,经常游手好闲,四处寻衅滋事,很不招人待见,连他的生母对他也不喜欢。但是,他有一个慧眼识珠的父亲,虽然经常被织田信长顽劣成性气得七窍生烟,但一直对他偏爱有加,在多数人不看好的情况下,钦定为他的继承人。

25岁成为织田家主后,织田信长军事方面的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正式提出“天下布武”的纲领,将统一全日本作为目标。先后平尾张、进上洛、讨伐武田、两次打破“信长包围网”,将各个敌对大名逐个击破。从1551年到1582年,征战30多年,无论兵力多寡,战胜率达80%以上。他不拘一格招揽人才,手下将星汇集。施行大量使用火枪的战术,实行兵农分离,鼓励自由贸易,整顿交通路线等革新政策,开拓了日本近代化的道路。他成功控制以近畿地方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带,使织田氏成为日本战国中晚期最强大的大名。终于在1582年2月1日将武田家族灭族,成为当时最有权力的大名。他控制了以京都为中心的最富庶的半个日本,推翻了名义上管治日本逾200年的室町幕府,并使从应仁之乱起持续百年以上的战国乱世步向终结。但在即将一统全国前夕,于京都本能寺之变中被心腹家臣明智光秀谋反而自杀。

织田信长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敏锐、冷静、理性、热血、有胆气、有魄力,他是军事天才、常胜将军,他携将军以令诸侯,天下布武,开创了新时代。他也傲慢、自大、暴躁,他凶狠残暴,肆意放逐家族元老,出尔反尔屠杀敌方投诚大名,甚至对德川家康嫡长子、自己的女婿说杀就杀。他是外交白痴、公关白痴,导致自己在即将天下统一之时被手下反叛而命丧黄泉,享年49岁,让他经常吟唱的那句“人生五十年,如梦幻泡影”一语成谶。

纵观织田信长一生,少年得志,骁勇善战,皇天眷顾,最后却急转直下,很像中国的楚霸王项羽。他的才干出众、足智多谋和强势残暴、放荡不羁、骄傲自负的性格,以及最后的悲惨结局,很像春秋晚期晋国的权臣智瑶。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不一样的文化和背景,人生的命运结局却如此相似,历史总是在不断地重复。说到底信长还是太自以为是,忽略了被统治人的情感,所以他崩溃了。本能寺之后,英雄落幕,令无数后人唏嘘不已。也许这个世界从来不由英雄统治,因为英雄是世界的变革者,却不是统治者。

山冈庄八的《德川家康》这本书很好的写实了家庭关系,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借鉴意义,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的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家人。

丰臣秀吉。出身贫寒,八岁丧父,随母改嫁,连姓都没有。因少年时生活太过贫苦,身体瘦弱,被人送了个“猴子”的称号。丰臣秀吉不甘心一无所有,二十岁即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兼并战争的洪流中,在织田信长的部下做一小卒。他以其在苦难生活中磨练出来的聪明能干很快崭露头角,得到了织田信长的赏识。1569年丰臣秀吉出任京都守护,1573年受封大片领地,成为大名。此后追随织田信长出生入死,屡屡立下杰出战功。

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自杀,秀吉得知,迅速回军,讨伐叛军,很快将叛臣杀死。此时织田信长的统一大业刚刚完成一半,德川家康第七部被丰臣秀吉赶出,余下的未竟之业由丰臣秀吉完成。他以织田信长继承人自居,接连镇压了信长诸子和重臣反抗,继续统一日本的战争。1583年建造大阪城,作为自己的堡垒,后来成为日本第二大城市,终于在1587年基本统一全国。他以统一有功,向天皇求“征夷大将军”之位,但天皇的大臣们看不起他低微的出身,坚决反对,只好降格以求“关白”之位,又被群臣斥为非分之想。但天皇慑于丰臣秀吉之威,不顾群臣反对,封其为关白。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治国有方,多年战乱的日本一时间国泰民安。

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自杀,秀吉得知,迅速回军,讨伐叛军,很快将叛臣杀死。此时织田信长的统一大业刚刚完成一半,余下的未竟之业由丰臣秀吉完成。他以织田信长继承人自居,接连镇压了信长诸子和重臣反抗,继续统一日本的战争。1583年建造大阪城,作为自己的堡垒,后来成为日本第二大城市,终于在1587年基本统一全国。他以统一有功,向天皇求“征夷大将军”之位,但天皇的大臣们看不起他低微的出身,坚决反对,只好降格以求“关白”之位,又被群臣斥为非分之想。但天皇慑于丰臣秀吉之威,不顾群臣反对,封其为关白。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治国有方,多年战乱的日本一时间国泰民安。

书名:德川家康(第七部)作者:[日] 山冈庄八 译者:李超楠 豆瓣评分:8.6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年份:2008-5 页数:345 内容简介:天正十五(1587)年,德川家康将治城搬到骏府,夫人朝日姬因母病被接回大坂。

丰臣秀吉出身低微,思想上没有禁忌,见日本已经安定,遂萌发了建立亚洲帝国,充当亚洲霸主的思想。他决心抛弃日本对中华文化的仰慕,首先征服朝鲜,然后征服中国,最后征服印度,建立一个包括日本中国印度朝鲜在内的亚洲大帝国,这是此后数百年来日本征服亚洲思想的发端。

1592年,丰臣秀吉的18万大军发动对朝鲜王国的战争,迅速占领朝鲜大半,朝鲜国王出逃,向宗主国明帝国求援。此时的丰臣秀吉意气风发,指点江山,决心要到大明国的宁波府居住,指挥征服印度战争,还命其子丰臣秀次征服北京及周围一百县,让日本天皇迁都北京。但是天不随愿,明大将李如松率4万明军进入朝鲜,与日军激战,收复汉城。1597年,丰臣秀吉再派水陆军14万进入朝鲜,誓与明帝国见个高低。明军士气高涨,一举大败日军,丰臣秀吉征服朝鲜的梦想彻底破产。

对外战争失败让丰臣秀吉成为千夫所指,国内骂声一片,那些本来就看不起他的贵族大臣更是群情汹涌,丰臣秀吉病倒不起,终于在1598年8月18日气病而死。丰臣秀吉死后,家族顿时衰落,德川家康趁势崛起。1600年,德川家康在关原之战中获胜,一举成为全国霸主。

丰臣秀吉出身寒微,却努力奋斗,建立了统一日本的丰功伟业,困于自己的出身,他一生都在拼命地证明自己,却在事业的高峰错误地发动了对明战争,这场战争最终成为对他的致命打击,使得一生功业化为乌有,身死族衰,成为一个悲剧英雄。

德川家康。1543年1月生于三河国冈崎,为冈崎城主松平广忠之长子。当时的三河国封闭落后,背靠大海,面对的是今川家和织田家两大巨头。松平广忠面对衰微的国势,只能选择依附一方。作为松平家的嫡长子,德川家康6岁就被送到了织田家做人质,三年后,以交换人质的理由又被送到今川家,一直长到18岁。这段辛酸和凄苦的人质生涯,磨练了德川家康的意志,锤炼出他坚毅无比的韧性和机警沉稳的个性。

1560年5月桶狭间之战,织田氏大败今川氏,今川义元阵亡。德川家康结束人质生涯,回到冈崎,继任城主,从此摆脱今川氏而独立,开始全力经营三河。1562年与织田信长结成同盟,率领三河武士追随织田信长四处征战,赢得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德川军勇猛顽强,捷报频传,德川家康获得“海道一雄”的名声。

[日]山冈庄八《德川家康(第七部)》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织田信长梦断本能寺后,丰臣秀吉抢先控制局势,摇身一变成为新主,步步推进国内统一,不久当上了关白,掌握了全国政权。德川家康一方面屈累代尊贵武士之膝,拜服在出身寒微的秀吉脚下;一方面埋首于在局部区域扩张势力范围,整顿军备,等待反败为胜的机会。

丰臣秀吉病逝后,德川家康在关原合战中率领东军大胜原丰臣秀吉的西军,一步步摧毁了丰臣家势力,为称霸全国奠定了基础。1603年,德川家康于江户拜领征夷大将军,建立德川幕府,开始了德川氏对日本二百六十年的统治,史称德川幕府或江户幕府。彻底结束了战国时代群雄争霸的混战局面,建立起统一的政权,建立起幕藩体制的封建统治制度,让日本进入和平时代。德川幕府是日本最强盛也是最后一个武家政治组织,它一共延续了二百六十多年,德川幕府对于日本的影响深刻而久远。

德川家康注重内治与强化封建秩序溶为一体。在取得全国政权前,每占领一地,总要对新领地的统治加以整顿,而不是一味追求武力扩大版图。夺取全国政权后,为了巩固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改组和强化封建秩序的措施。德川家康没收87个大名的领地,充实幕府的经济实力,把重要的矿山和一些重要城市作为幕府的管辖地,使得幕府几乎掌控了全国重要的财源。

德川家康建立和强化了幕藩体制的封建体系,将全国大名分成三类。第一类是他的儿子以及德川氏的近亲,称为“亲藩”;第二类是忠于自己的功臣,叫做“谱代大名”,这两类是幕府政权的支柱。最后一类是与家康同为大名的人,叫做“外样大名”。为了强化幕府权威,制定颁布了《武家诸法度》。他注重外交,遣使朝鲜并于1608年恢复了和朝鲜的邦交。同时积极谋求与明朝的间接贸易,对发展与西欧各国的贸易也很积极。他聘用英国人三浦按针为外交顾问、贸易事务官,并向他学习世界知识、天文和数学,默许基督教的传播。他大力提倡文治,喜欢阅读有关治国平天下的经史典籍,推崇儒家思想,恢复佛教威信,提倡儒佛合一的思想统治。

德川家康的一生就是整个战国中后期的历史,从派做人质到驾鹤西去,经历了富士山三雄、信长崛起、秀吉称霸、家康逆袭,直到天下统一。德川家康一生的最大业绩在于他继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之后,改组和强化了日本的封建秩序,把日本封建社会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他开创的德川幕府在日本历史上维持了长达260多年的和平统一局面,这给日本封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比庄园制时代略好的社会环境。日本有今日的繁荣,与德川家康结束乱世、让老百姓休养生息,有很大关系。德川幕府时期,日本的人口由1600年的1200万,增长到1700年的3000万,到江户末期的1868年,日本人口达到3300万。这种速度的人口增长,对于山地占80%的日本孤岛,颇能说明问题。

不是劝导教化的“启示录”

毋庸讳言,日本的崛起源于德川家康,是德川家康建立了真正统一的日本国,并形成了得以传承令人敬畏的“菊与刀”文化。但是,在“明治维新”以后的若干年里,日本人对德川家康并不看好。一方面,日本传统文化使得日本人崇尚那些“宁愿站着死,决不跪着生”的诸如织田信长、丰臣秀吉那样的英雄豪杰,相比之下,德川家康显得有点“猥琐”。另一方面,德川家康的幕府统治建立和维系的毕竟是闭关锁国的封建制度,某种程度上抑制了经济发展。说实话,我初读《德川家康》时也有这种感觉。

二战之后,日本面临一片废墟,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如何重新崛起,很多人茫然。《德川家康》从1950年在《北海道新闻》开始连载,成为日本五六十年代“全民阅读”。图书60年代出版,朝野争相购买,一时洛阳纸贵,1965年3月8日由时任首相佐藤荣作主持“销售突破1000万册庆祝仪式”,至80年代,图书合计销售4000万册;图书与动漫、动画、绘本、影视等各种版本,合计销售4亿册。作者的目的只有一个:唤醒迷茫的日本人。《德川家康》让日本人恍然发现,当今时代的列国竞争,其残酷和凶险,竟然一点儿也不亚于战国时期。德川家康所代表的精神,竟然是日本从废墟中站立起来最需要的灵魂。德川家康留给世人的不仅是一部权力游戏教科书,而且是一个商业游戏知识库。德川家康“能屈、能伸、能忍、能放”的品格和作风,让战后的日本人找到了急需的精神支柱。

[日]山冈庄八《德川家康(第七部)》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这个目的终于达到了。二战后的日本在短短20年时间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经济强国,这是何等了得。是什么样的人创造了如此的奇迹和辉煌?反复读了《德川家康》以后,我渐渐有了答案,答案就在德川家康身上。每个日本人都是一个"德川家康”,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亲情、爱情、悲欢、离合,全都可以置之不理。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统一强大的日本!他们能够在维艰中静静的等待,等待时机的到来。为了那个时刻的到来,他们顾全大局,忍辱负重。而当那个时机来到,便毫不犹豫,果断出击。

恰逢乱世,英雄们一个个粉墨登场,又一个个快速凋零,而唯有德川家康屹立不倒,这与他超强的忍耐力、宽阔的胸怀和伟大的志向以及优秀的个人品质分不开,所以说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失败,从德川家康身上领略英雄的风采,感知在艰难困苦中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或许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日本的战国乱世,整整乱了148年。德川家康亲历了其中的下半叶时光。他亲眼看到乱世之中的芸芸众生命贱草芥,生灵涂炭;众多大名之间征战不断,强梁横行;当权者草菅人命,老百姓生不如死;充满罪孽和血腥的人世如同地狱一般。德川家康本人自出生起,命运多舛。3岁与生母分离,6岁被送出去做人质,度过了整整青少年时代的12年时光。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深深感知世态炎凉和生活艰辛。对于老百姓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的苦难,感同身受。德川家康对天下大势有清醒的认识,老百姓祈求的无外乎天下太平,能过上安稳的日子。世界潮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他身上正应了孟子的一句名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他从小立志要结束这魑魅魍魉群魔乱舞的战国乱世,开创一个人民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还老百姓以平安康乐的生活。其立志弘远,心雄万夫,胸襟坦然,气宇轩昂。就是这个人,走过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把一盘散沙聚拢起来,把一个日本列岛打点得光光彩彩,自己毫不拖泥带水地离去。日本有今天的统一,有今日的繁荣,与他结束乱世,让老百姓休养生息有很大的关系。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自古凡成大事者,无不具有远大的理想目标和宽阔胸怀,并且终生为之而奋斗。过去如此,现在依然。

“士可杀,不可辱”,&34;, 豪言壮语很解恨,但换来的可能是立即死亡。忍耐不是怯懦,坚持不是屈服。如果不够坚强,绝对无法忍耐。对于弱者来说,依附强者,忍耐并在沉默中厚植实力,实在是重新崛起的不二法门。“坚忍”这个词几乎贯穿《德川家康》的全部,“无比的谋略,无情的忍耐”,这是译者柏杨先生对德川家康的评价,我想也应该是日本人性格的精神内核。

审时度势的智慧谋略。残酷的战争造就了德川家康冷静、缜密的思维,也造就了他创造机会、把握时机的能力。他的智慧在于能够时刻看清大势所趋,同时在一生中从不忘检视对手的缺点,完善自己的行为,因此才最后笑傲于各大名之上,成为问鼎天下之人。

德川家康最高的谋略是贵有自知之明,审时度势,见风使舵。很多人都想当老大,但是岂不知老大不但压力最大,同时也最容易得罪人,最容易成为“靶子”,经常会吃力不讨好。德川家康的策略是:老大你去当,好人我来做。他早年与织田信长结盟,对信长有求必应,保持忠厚老实的良好印象。但是当信长遇害后,他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了织田家的大片无人看管的领地。丰臣秀吉在世时,德川家康温顺如绵羊。秀吉一死,他立即将缺乏政治经验的秀赖母子玩弄于鼓掌之间。在信长看来,家康是一个值得信赖的盟友;在秀吉看来,家康是一个忠实可靠的助手,实践无情地证明两位强者都看走了眼,也说明了两人狂妄自傲,无识人之明。

人人都想发展壮大,当自己实力不济时甘当弱者,让别人去当强者,自己甘愿依附于强者,让强者分担自己的压力,自己则在暗中不断积蓄实力,强壮自己的羽翼。当强者一个个倒下,原来的弱者也便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强者。这就是智慧,就是谋略。守弱并不是懦弱,守弱的最终目的是图强。在时机到来之时抓住机会,一击必中,这便是守弱与懦弱的区别。历史没有如果,德川家康能够笑到最后绝不是偶然,智慧和谋略才是他真正的过人之处。

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武士的胜负只能在战场上决出,将军的战刀只有被鲜血洗过才能熠熠生辉。德川家康为人机警、智勇双全,自幼习武,有百步穿杨的本领。1560年5月,17岁的德川家康就被任命为先锋,参加今川义元与织田家的上洛战争,勇敢战斗,不负所望,一战成名。此后,他一直跟随织田信长西讨东征,一生征战无数,从来都是身先士卒,不怕牺牲,而且足智多谋,屡建战功。有人说:“大人的后脑勺都好像生了眼睛。” 家康回答:“胡说!在战场上,必须全身都长满眼睛。” 他十分注重战略战术研究,把勇敢和审慎紧密联系一起,力求每战必胜。他说:“无论是谁,稍稍有一点狂妄,就有灭顶之灾,以至万劫不复”。他的一生都在战斗,直到60岁担任了征夷大将军,仍然亲临一线,指挥作战。

德川家康一生都在拼命扩张自己的力量,从来不会放过任何机会。他的军队纪律严明,勇猛顽强,人人视死如归。战场上死掉的全部是脸朝下,说明这些士兵都是向前冲杀时战死的,因想逃跑而被处斩的一个也没有。后期的德川家康已经逐渐步入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境界,他清楚王和霸的区别,明白胜和败的辩证,通晓进与退的微妙。用别人的军队替自己打天下,将战争作为政治手段的一种,运用得炉火纯青。德川家康是一个乱世之中的有德战神,不愧是日本的“司马懿”。

大和民族是个从骨子里厌恶平庸、敢于奋力拼搏的民族。为了继承和培养这种精神,现在的日本人从娃娃抓起。多数父亲寒冬腊月都会凌晨四五点叫醒儿子出去跑步,锻炼身体,他们的纪律和意志是无可非议的。反观有些国家,孩子个个娇生惯养,继续这样下去,危险已经不远。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要求日本内阁成员必读《德川家康》;经营之神、日本松下电器创建人松下幸之助要求松下员工必读《德川家康》;美国前驻日大使赖世和说:“要了解日本、超越日本,必须先了解德川家康。”著名史学家、作家柏杨先生则认为:“中国有两部书可以和《德川家康》相比,一是《资治通鉴》,一是《三国演义》。

陈光

汉族,1956年11月生,山东寿光人,1974年8月参加工作,1975年12月入党,大学文化,曾任中共诸城市委书记、中共菏泽市委书记、山东省省长助理,山东省政协副主席。

注: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将第一时间删除。

上一篇 2022年12月17 22:12
下一篇 2022年12月12 11:50

相关推荐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