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乡村教师》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刘慈欣《乡村教师》|触摸人类想象力的边缘地带大家好,我是艾谁谁,今天的节目咱们聊聊刘慈欣的作品《乡村教师》以及我对其作品风格的一些感想。咱们开始正文内容:庄子云:“天地一指,万物一马”,以小见大比喻世

刘慈欣《乡村教师》| 触摸人类想象力的边缘地带

大家好,我是艾谁谁,今天的节目咱们聊聊刘慈欣的作品《乡村教师》以及我对其作品风格的一些感想。

咱们开始正文内容:

庄子云:“天地一指,万物一马”,以小见大比喻世间万物。

这部《乡村教师》,即着眼于普通小人物,投射出定夺文明存亡的大事件,以此通过戏剧性的转折,刘慈欣乡村教师读后感,和柔软浪漫的描写,带给读者震撼人心的力量。

一位贫病交加的乡村教师,成为人类文明的捍卫者;

一群濒临失学的农村娃娃,偶然间拯救了地球命运;

一颗宇宙中毫不起眼的淡蓝星球,竟孕育出令大神文明尊重的文明。

很多人心中,《乡村教师》是刘慈欣最出色的作品之一:

有人说,这是一则反对读书无用论的寓言;

也有人说,这是一首对乡村教师的颂歌。

我们今天借着这篇《乡村教师》聊聊刘慈欣的作品风格。

我们常说,教师是一个伟大的职业。但是,我们从小到大见到的教师太多太多,教师们也一直周而复始地做着教书育人工作,对此我们习以为常,实在让人难以时刻想起他们的伟大。

而《乡村教师》的作者刘慈欣将一个普通乡村教师的故事,放置在整个宇宙的宏大背景之下讲述,把一个“小人物”放在一个特定的科幻故事中去讲述,一下就让乡村教师的故事变得震撼起来,尽管很多题材的作品都有“小人物”拯救世界的桥段,但是《乡村教师》有着自己本土的特色,超出现实却不脱离现实,故事里老师和学生的剧情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的。

看完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大刘带给我们的宏大宇宙观的设定,让我们感受到人类在高等文明面前的渺小,更多的也是更意味深长的是让我们在看完故事之后除了对教育工作者产生敬佩之情,也开始对教师这个职业和教育本身进行思考。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脱离愚昧和无知,改变命运,这一点也让我深思偏远落后地区农村教育的各种现实问题。

诚如大刘在文中说的那句话:“他用尽了一生在娃们的心中燃起科学和文明的火苗,但他明白,同笼罩着这偏远山村的愚昧和迷信相比,那火苗是多么弱小,象这深山冬夜中教室里的那根蜡烛。”

刘慈欣的短篇科幻小说《乡村教师》于2001年1月发表在《科幻世界》,并在当年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

大刘自述说:“这篇小说同我以前的作品相比有一些变化,主要是不那么‘硬’了,重点放在营造意境上。不要被开头所迷惑,它不是你想象的那种东西。我不敢说它的水准高到哪里去,但从中你将看到中国科幻史上最离奇最不可思议的意境。”

很多人看开头可能会打瞌睡,觉着有种看那个时代文学作品的感觉,甚至有种看鲁迅文字的感觉,这篇《乡村教师》有一种大刘独特的科幻风格:充满本土化背景或元素。

看到文中对乡村的描写,让我想起《三体》中,伊文思孤身一人在西北的村庄种树为褐燕迁徙至此有一个栖息地的场景;叶文洁为科研基地选址到访最后认为“穷山恶水出刁民”,于是放弃此地的场景;叶文洁收到信件来找伊文思的时候目睹村民砍树的场面以及与村干部的对话的场景。

这三个场面与《乡村教师》中教师目睹村民们做的事情是何其相似?大刘的作品中不乏这类场面描写。

如果一位科幻小说作家要同时在他的作品中展现科学和技术的力量,那么科学思维和技术思维之间的这种张力就一定会在他的作品中以或明显或隐晦的方式体现出来。事实证明,在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就存在着这样的张力,有时是篇与篇之间的张力,有时则是篇内的张力。

《朝闻道》塑造了一个对科学的迷恋远胜过人间亲情的科学狂人式的物理学家丁仪,他和与他类似的其他物理学家建造的用来探索更深层的物理定律的加速器因为将引发宇宙的真空衰变(对全宇宙来说都是一场巨大灾难),而被早已获知这一后果的外星文明中的“排险者”所摧毁。“排险者”拒绝向地球文明透露宇宙大统一模型,引发了一位日本物理学家的哀叹:“在一个不可知的宇宙里,我的心脏懒得跳动了。

”最终,“排险者”满足了由丁仪提出、地球上其他的顶级学者响应的愿望——让他们了解现在还不知道的科学真理,然后把他们杀死。小说借“排险者”之口,表达了赤裸裸的科学主义宣言:最后,当生存问题完全解决,当爱情因个体的异化和融和而消失,当艺术因过分的精致和晦涩而最终死亡,对宇宙终极美的追求便成为文明存在的惟一寄托……

一位偏僻山村的乡村教师,在临终前,将力学三大定律教给了四个学生。而正是这一举动,在外星高级文明的战争中,拯救了地球文明,乃至整个太阳系。

这勾勒了刘慈欣小说中所谓“科学”的根本面貌——科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一种终极的美感,这种终极的美感既崇高又神圣,竟至于其他的美感在它面前可以视为不存在,连生命的价值在它面前都黯然失色。

这实际上就是古希腊科学的翻版,而且更为突出了古希腊科学中的信仰部分,把它当成了科学思维的本质特征。因此,刘慈欣科幻小说中的科学,是比古希腊科学更为极端的科学形式,实际上已经等于宗教。

刘慈欣《乡村教师》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咱们本文开头聊的《乡村教师》是一篇经典的科学主义小说。在中国山村中,一位乡村教师临死前教给学生的牛顿三定律知识,竟然在银河系中碳基和硅基两大类外星文明的战争中起到了正确评估地球文明等级、从而拯救了地球文明的关键作用。

表面上看,这似乎体现了科学的实用性,然而这种实用性的本质来源于科学可以让一个宇宙文明不断“升级”的事实,而文明为什么要不断升级?原因仍然要归于那种对终极美的追求,对“精神上走出家门”的追求。因此,这里的科学同样表现为最极端的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朝闻道》中的外星文明虽然无情地杀死了追求“朝闻道”的学者,但是它们对于地球文明却满怀慈爱之心,并且相信全宇宙中的文明最终仍然会再次联合起来,像之前冒死发现了宇宙大统一模型、以引力波方式把相关科学知识遗留给后世的上一代宇宙文明一样,同样去冒死发现更高级别的物理定律,并尽可能把这些知识遗留给后世。

同样《乡村教师》中的外星文明在发动星际战争的时候虽然摧毁了大量有生命的行星系统,但对于科学水平达到一定级别的文明来说,却一样满怀慈爱之心,甚至充满赞叹之心(外星文明赞叹地球文明在低效率交流工具加记忆不遗传再加没有高等文明的帮助情况下有着这样级别的文明)。也就是说,对于宇宙终极美的追求竟然可以使全宇宙的碳基文明组建碳基联邦大家庭,显然也只有类似宗教的信仰才能做到。

这几部作品显然和《三体》中的黑暗森林法则矛盾,但是我要提醒的是,这些作品显然不在一个宇宙观的设定下,所以不能混到一起,不论是《三体》的黑森,《朝闻道》的高等文明预警监控还是《乡村教师》的联邦文明加入等级,都是对费米悖论的不同解释。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面对高等文明人类不仅没资格加入其中,更可怜的是我们根本就发现不了他们。

我们甚至可以说,出于艺术表现力的需求,《朝闻道》和《乡村教师》中敬畏科学的外星文明必须呈现出博爱的品格,否则就无法充分体现科学的本质。所以最后的结局在我们看来都是比较和谐的。

但是刘慈欣的另一些作品则可以认为主要体现了极端的科学技术思维,也即国防思维。这种国防思维最为全面地体现在他的长篇小说《三体》系列(特别是第二部《黑暗森林》)中。事实上,《三体》系列和刘慈欣其他许多战争题材(如《吞食者》、《白垩纪往事》等)的科幻小说本身就是对大国政治博弈的隐喻,完全可以称之为“国防科幻”。

通过精心设计的细节,《三体》系列传达了以下三条应对外星文明的重要方法论:

1. 永远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敌人。“黑暗森林”法则本身就是这一信条的体现。此外,在《黑暗森林》中,“三体”人发射的武器几乎摧毁了地球文明的整个太空舰队,但来自21世纪的章北海却率领几艘飞船死里逃生,靠的也是在那个时代的军队中培养的基于这一信条的直觉。

2. 任何应对方案,不管成功的可能性有多低,都值得一试。“面壁计划”就是这样的匪夷所思的应对方案,在实施之后没多久就引发了广泛的质疑。其中两位“面壁者”的先后失败似乎更突现了这一方案的不可行性。然而最终恰恰是其中最不被看好的“面壁者”罗辑以绝无仅有的方式暂时拯救了地球文明。

1、教师的职业的意义,伟大而崇高。2、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3、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薪火相传,历经劫难的悲壮史诗。但与宇宙相比只是沧海一粟。

3. 大众的道德在文明生死存亡的关头无效。包括罗辑在内的三位“面壁者”都采用了与敌人同归于尽这一思路来试图威慑“三体”文明,其中一位(委内瑞拉总统)甚至因此被原先爱戴他的国民群殴至死。然而最终暂时拯救地球文明的恰恰就是这一思路。

显然,这三条方法论都是国防思维——也就是技术思维的最极端形式的体现。

在《三体》系列、《吞食者》等描写地球文明和外星文明之间的战争的“国防科幻”里,外星文明已经不再是《朝闻道》、《乡村教师》里面那种虽然小有残忍、但是总体慈悲为怀的“主内兄弟姐妹”,而是根本的敌人,必欲除之而后快。

如果说《吞食者》中的恐龙文明因为和人类文明共同源出地球,因此作为恐龙文明代表的“大牙”对于人类文明还有些许同情之心的话,《三体》中的三体文明则是纯粹的、几臻极致的敌人。这样的角色设定,同样是出于艺术表现力的需求。

要知道,在刘慈欣的极端科学主义小说和极端技术主义小说中,外星文明的表现是截然不同的。科学主义小说让人感到宇宙中充满了振奋人心的和谐力量,这在大刘的很多作品中能看到,而如《三体》《吞食者》这类技术主义小说却让人感到宇宙中充满了令人绝望的阴暗力量,这样就形成了颇为有趣的篇间张力。

刘慈欣并不掩饰自己是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而且真诚地相信,因为文明的发展不可停止,所以人类绝不可能让自己困守在地球之上,一定要迈出“摇篮”,飞向宇宙 。

从大刘的作品中去看,如果为了文明的存续,人类应该“表现出一种冷酷的但又是冷静的理性”,应该“敬畏头顶的星空,但对心中的道德不以为然” 也就是《三体》中那句: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许多科幻作家一味的模仿西方科幻的路子,却忽略了对自己本土文化的关照,这一份缺失使得自己的科幻作品毫无特色和辨识度。

但凡在国际上能获奖的作品,无论是文学还是电影,越具备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特征的作品越容易在世界舞台上保持辨识度并脱颖而出。

《刘慈欣-乡村教师》作品简介:《乡村教师》2001年1月发表于《科幻世界》的小说,作者是刘慈欣,后收录于《2001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主要讲述了作者刘慈欣对广大教师的敬佩之心,以及对教育事业本身意义的思考与诠释。

工业革命、现代科学、科幻作品均源于西方,在我们已经习惯了好莱坞科幻大片的狂轰滥炸的同时,要接受本土化的科幻作品并不容易,这一点从对《流浪地球》的态度就能看出。

尽管如此,大刘走出了一条中国科幻自己的道路。大刘将看似有些土气的本土化元素同现代科幻结合在了一起,无论是《三体》里对文革、红岸基地、中国人传统观念等等的描写,还是《乡村教师》里对落后的中国农村教育现状的描写,都融合得恰到好处,并无违和感。

小说的第二个特点,也同样是刘慈欣作品的一贯风格:科幻部分描写的磅礴大气,波澜壮阔。无论《流浪地球》也好,《三体》也罢,大刘的想象力总是非常让人吃惊,《三体》书中的新人类地下建筑的构思新奇却不失为未来的合理构想和预测,人类的纳米太空电梯直通太空城,那里不仅有战舰停泊的基地,还有各式各样的的巨舰与人类太空城等等。

而在《三体》的宇宙中,虽然没有虫洞和星际跃迁,恒星蛙跳等高速航行的手段,可大刘依旧让空间尺度动辄“银河系的一个悬臂,包含上千上万颗恒星”,时间尺度随随便便就是几百光年,几千年。给的就是读者更广阔的想象力,让大家感受时间的神奇。如果小说里的设定是动不动就是一瞬间穿越到几十光年外,这也太“带劲”了.......

在这篇《乡村教师》,大刘更是营造了一种近乎极端的对比,这也是他的一种风格:史诗级的星际战争对比西北穷乡僻壤中一名乡村教师和几个小孩子;高度发达的碳基硅基宇宙文明和愚昧落后的中国西部偏远农村文化。

这两条看似毫无关联的两条线却神奇地交汇在了一起,而现实的是,刚刚会背牛顿三定律而不知道其意思的小孩子,几个卑微到尘土里的农村孩子却拯救了地球文明。

虽然小人物成为大英雄这样的设定在很多科幻文学和电影中屡见不鲜,但大刘在此处更多表达的是对教师的崇高人格以及职业操守的敬意,文中在对教师如何敬业以至于生命的最后都有着不惜笔墨的细节描写,甚至不惜用整个宇宙的宏伟来衬托教师个体精神的伟大。

作品离奇的情节设置,高度戏剧化的冲突,都带给读者以心灵上的震撼。《乡村教师》的第三个特点是具有相当独特的内核:作者称之为“营造意境”,这是一种致敬,对教师,特别是孤独坚守的乡村教师这个职业的崇高致敬。

科幻小说的雏形大多是对未来科技的畅想和预言,但很快就不再满足与此,而是加入了更多创作者的野心和文学使命,在科幻的外壳现科技和文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就是我之前说的,好的科幻文学作品,绝对不是一味的构建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而是看作者如何在自己设定的宏大的宇宙观里探讨人性,社会制度,社会未来的发展和预测文明的走向等。

(潘寒)作为一名生物学家,他成功地预言了长期食用转基因农产品造成的后代遗传畸形,还预言了转基因作物可能造成的生态灾难。与那些空洞地危言耸听的学者不同,他的预言充满了具体的细节,且都一一精确兑现,其准确度达到令人震惊的程度,以至于有传言说他来自未来。

这就是刘慈欣和国内一些普通科幻作家不一样的地方。那些人只能带你瞎想,而刘慈欣试探和触摸的是人类想象力的边缘地带。

与刘慈欣其他的小说相比,《乡村教师》不是仅仅靠那个谜底吃饭的,它真正体现了叙述的艺术,读到最后震撼之余,再从头读起,每一个细节都是必要和完备的,它是一个可进可退的完整空间,这种整体的美感和极高的文学性在刘。

而我更喜欢的是刘慈欣总是能带给你意外,也就是我经常说的大刘式当头棒喝的风格,《三体》第一部,人类早就信以为真的诸多道德底线或人性不可逾越的部分,我们对世界有可能拥有的美好理想,将不得不然地破碎在一个更大、更黑、更无垠的世界里。而在第二部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中,这种感觉更加强烈。

在这样的情境下,刘慈欣的文字越具象,越有表现力,带来的后果就可能越严重,听惯摇篮曲和童话故事、习惯日常温煦时光的人,会出现非常典型的发呆、愤怒、眩晕等症状,就像多年前刘慈欣做的思想实验引起的感觉一样。下面节引的话,差不多足以说明刘慈欣让人惊惧到至于令有些读者“厌恶”的逻辑推理——

可以简化世界图景,做个思想实验。假如人类世界只剩你我她了,我们三个携带着人类文明的一切。而咱俩必须吃了她才能生存下去,你吃吗?

宇宙的全部文明都集中在咱俩手上,莎士比亚、爱因斯坦、歌德……不吃的话,这些文明就要随着你这个不负责任的举动完全湮灭了。要知道宇宙是很冷酷的,如果我们都消失了,一片黑暗,这当中没有人性不人性。现在选择不人性,而在将来,人性才有可能得到机会重新萌发。

这是很有力的一个思想实验。被毁灭是铁一般的事实,就像一堵墙那样横在面前。我表现出一种冷酷的但又是冷静的理性,而这种理性是合理的。你选择的是人性,而我选择的是生存。套用康德的一句话:敬畏头顶的星空,但对心中的道德不以为然。

难道刘慈欣是恶魔?不是,他只是多一份思考,尽管这种思想实验真的出现,我敢说他不一定就像他小说中写的那样去做,但是他现在之所以表达出和其他鸡汤作者对未来美好向往截然相反的。

甚至有人说他内心黑暗,可见他一定会和黑暗森林里的罗辑有着同感——对这个世界的真相知道得越清楚,想要告知人们越多,就会发现世界愿意理解你的就越少,甚至会把你当成敌人,最终,你将在所有人们累积起来的隔离式孤独里过完自己的一生,即使你满怀着对世界的善意,即使你已经承担着拯救世界的责任。

这也就是有人调侃,大刘就是面壁者。

可事实不是,即便这个世界上真有所谓先知,即便这先知已经洞察了宇宙的真相,这真相却无法告知更广泛的人群,所以先知其实一直是不受欢迎的。或者也可以用柏拉图的洞穴比喻来说,有人因为偶然的机会看到了洞穴外的世界,意识到了洞穴的局限,企图把看到的秘密告知洞穴内的囚徒,希望把他们带到地面之上,“他不会遭到笑话吗?人家不会说他到上面去走了一趟,回来眼睛就坏了,不会说甚至连起一个往上去的念头都是不值得的吗?

《黑暗森林》描述的人群关系跟洞穴比喻一样,没有什么美好的幻象,只有冰冷的事实,这是几千年前的古希腊大哲柏拉图早已知晓了的。

最后一个故事是《乡村教师》,我从这个短篇里得到的一点点感悟大概可以对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作一个不全面的总结:在他的科幻世界里,作为整体的人类往往是脆弱且渺小的,但个别的作为个体的人类却是坚强而伟大的。伟大不敢想,。

举个例子,在《黑暗森林》中,很多人就纳闷说这简单的黑暗森林法则,怎么地球人这么傻,就想不明白?是的,我在一期节目中也说过,这东西为什么不能早早公布与众,就是会遭受到人们的轻视和敌意,除非显式摆在眼前,不然没人会喜欢那么黑暗的东西是自己的宇宙设定。

这个招人讨厌的先知或少数智者洞悉的秘密被称为宇宙社会学公理:“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这两条看起来无甚高论的公理,再加上两个重要概念,“猜疑链”和“技术爆炸”,善于高度抽象思维的人已经能看见宇宙的暗黑景观了。

除去书中的人物,我们说说现实,刘慈欣把那个抽象思维中出现的冰冷宇宙图景用文字表达出来,那慑人的寒光击破了书中人和不少读者脆弱的精神防线,摆在我们面前,那你什么感觉?你不会恐慌对不对,因为你知道那只是书,所以你现在能理解书中人们为什么麻木了吗?我相信霍金在告诫人们的时候也会有同样的感受吧。即便接下来是宇宙级的洪水滔天,我想不少人也愿意暂时摆脱这可怕的想象,起码希望一切灾难出现于自己身后。

你不用说大刘比较冷酷,写这些告诉我们,你也不用不着对刘慈欣的想象力过于迷信,不要迷信黑暗森林法则,因为黑暗森林法则不是刘慈欣独创,早在百年前的哲学家霍布斯就探讨过这个问题。人们早就该从霍布斯的《利维坦》中辨认出这个宇宙社会学公理的雏形——

刘慈欣的文笔极度流畅,字里行间透露着真学霸的感觉,把复杂事情简单化的功力,这种举重若轻很难的。至于人文关怀,我每次读《乡村教师》、《带上她的眼睛》和《球状闪电》都泪目。我是学师范类专业,以后大概率职业也是想。

最糟糕的是,(在自然状态下)人们不断处于暴力死亡的恐惧和危险中,人的生活孤独、贫困、卑污、残忍而短寿。自然会如此解体,使人适于相互侵犯,并相互毁灭,这在一个没有好好考虑这些事情的人看来是很奇怪的。因此,他也许并不相信从激情出发进行的推论,也许希望凭经验来印证结论是否如此。

那么我们不妨让他考虑一下自己的情形——当他外出旅行时,他会武装自己,并设法结伴而行;就寝时,他会要把门关上;即使在他自己的家里,他也把箱子锁上。他做这一切时,分明知道有法律和武装的公共官员来惩办一切他所遭到的损害——那么,他带上武器出行时对自己的国人是什么看法?把们闩上时对自己的同胞们是什么看法?把箱子锁上时对自己的孩子和仆人是什么看法?

只要领略过《黑暗森林》毁灭性的场面,只要你知道自大航海后的人类历史,你就会知道,上面这些干巴巴的文字里,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杀伤力,如果放到几个星球之间,整个宇宙中会爆发出怎样摄人心魄的能量。

所以读科幻小说时我们经常会被作者营造出来的宏大格局所征服所震感,但读到最后才发现,那些只是作者表达思想的“工具”,真正征服我们的是宝贵的精神内核。这也就是我为什么一直在跟大家强调读科幻尤其是大刘的科幻,你得懂历史,得具备历史观,不然读不出滋味。

而大刘虽然是在很宏大的宇宙观下照见人类的渺小。可这份渺小更显得“微不足道”想象一下,你正在高楼大厦里享受着美食与音乐,而偏远地球的一个小村庄里的几个农村孩子因为刚背会的牛顿三定律拯救了地球。此时的你对此毫不知情。更搞笑的是,这几个孩子其实也毫不知情,不同于美式科幻电影里小孩子拯救地球,在《乡村教师》里的孩子根本就没有受碳基联邦的测试,受测试的只是碳基联邦用高科技在电脑数据里的数据复制品。这就是大刘风格的作品。

最后一点,这篇小说受鲁迅作品影响明显,故事的双线结构明显有致敬鲁迅小说《药》的痕迹。主人公的清醒操守与村民的愚昧麻木之间的冲突,在此类作品中是经常见到的。

小说中也提及了鲁迅全集和《狂人日记》,并引用了鲁迅著名的《呐喊》自序中关于铁屋的文字。主人公乡村教师之于麻木的村民正如革命者夏瑜之于愚昧的看客的关系一般。

因此,也正如作者说的那样:“这篇小说同我以前的作品相比有一些变化,主要是不那么‘硬’了”。正是这种“软”使得《乡村教师》在科幻的外衣下具有了更多的人文关怀,尽管篇幅不长,却张力十足,足以让读者在最后结尾处陷入深思。而更现实的意义是:呼吁人们关注于农村教育和乡村教师生存的现状,2001年作者创作小说的背景确实如此,时至今日,这些问题依旧存在,农村小孩的教育及留守儿童和老人生活上的各种问题,是需要我们关注的。

文中老师那样甘愿在那为那些孩子无私奉献的人,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敬和赞美,虽然困难重重,可他们依旧在那坚守,如老师自己说的:现代科学和文明的火光在这偏远山村愚昧和迷信的高压环境下是极难发光的。

在书中,大刘通过碳基联邦统帅和上尉之间的一段对话,对教育事业本身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诠释,通过外星人的对话表达对教师的尊重也让我们换个角度去看教师和教育。

“他们没有记忆遗传,所有记忆都是后天取得的。“你是想告诉我们,一种没有记忆遗传,相互间用声波进行信息交流,并且是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每秒1至10比特的速率进行交流的物种,能创造出5B级文明!”

“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这类个体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

“他们叫教师。

科幻小说中,外星人可以通过遗传直接将记忆、知识、文明一代代传下去。而我们人类,显然是不具备这种机制的。我们知识和文明的传递、积累,依靠一种职业——教师。往大里说,教师确实是知识传递的媒介、文明延续的功臣。往小里说,我们每个人因为接受教育和学习才拥有发展的无限可能。

我想这应该也是刘慈欣创作这篇具有强烈现实主义色彩的科幻小说的重要目的。也是我作为读者能感受到大刘对教育工作者以及留守儿童的关照。

最后用庄子的一句话来结束。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十九,藉外论之。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之罪也,人之罪也。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同于己为是之,异于己为非之。

寄寓的言论十句有九句让人相信,引用前辈圣哲的言论十句有七句让人相信,随心表达、无有成见的言论天天变化更新,跟自然的区分相吻合。寄寓之言十句有九句让人相信,是因为借助于客观事物的实际来进行论述。

做父亲的不给自己的儿子做媒。做父亲的夸赞儿子,总不如别人来称赞显得真实可信;这不是做父亲的过错,是人们易于猜疑的过错。跟自己的看法相同就应和,跟自己的看法不同就反对;跟自己的看法一致就肯定,跟自己的看法不一致就否定。

本期结束

上一篇 2022年12月08 16:23
下一篇 2022年12月05 23:01

相关推荐

  • [德]莱布尼茨《神正论》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哲学是古典哲学发展的顶峰,二十世纪哲学不论是继承还是反对德国古典哲学,都绕不过去这两座丰碑。同时,在建立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许多前人的理论成果

    2022年12月17 240
  • [法]于贝尔·雷弗编《图文小百科:宇宙》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康奈尔大学知名校友,威尔斯·比德尔(GeorgeWellsBeadle)、罗伯特·阿特金斯(RobertAtkins)、雷姆·库哈斯(RemKoolhaas)、尤里·布朗芬布伦纳(UrieBronfe

    2022年12月19 254
  • [宋]洪興祖《楚辭補注》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离骚校诂(修订本)》黄灵庚撰中州古籍出版社清汲古阁毛表校刻洪兴祖《楚辞补注》【读书者说】《离骚》是伟大诗人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抒情长诗,泽溉千古。关于《离骚》的研究,自然离

    2022年12月17 205
  • [德]胡塞尔《现象学心理学》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FromAntithesistoSynthesis:HusserlonPsychologyandPhenomenology原发信息:《哲学分析》2019第4期内容提要:胡塞尔早期在对心理主义的批判中指

    2022年12月17 238
  • 大原扁理《做二休五》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做二休五》:大原扁理,有钱才有自由,这是你们资本主义的自由有钱才有自由,这是你们资本主义的自由。人类在还没有钱、更没有所谓“工作”的时代,难道就不活着了吗。现代都市,白领上班族是一个广大群体;而这个

    2022年12月07 255
  • 张玉书《康熙字典》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基本简介:《康熙字典》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收录汉字最多的古代字典。《康熙字典》是中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重印至今不辍。详细介绍:查检:《康熙字典》采用部首检字和笔画检字方法。康熙字典是张玉

    2022年12月07 256
  • 余华《黃昏裡的男孩》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即使生活如此荒诞,我们也要接受下去。”在这即真实又荒诞的世界,形形色色的人都会出现,他们有着各自的思想,我们无法得知每个人的举动的意义何在。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我唯一能确定的就是我自己的思想

    2022年12月06 320
  • 北岛《回答》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回答——北岛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

    2022年12月06 269
  • 励志书籍排行榜,十大经典励志书籍

    【文章末尾给书友准备了福利,可以领取】诚如文题,4本励志好书,推荐给各位书友。十大励志书籍NO8.《心灵鸡汤》系列作者:杰克.坎菲尔和马克.汉森推荐指数:励志指数:《心灵鸡汤》是世界上最畅销的系列励志

    2022年12月09 289
  • [日]三岛由纪夫《禁色》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公司(CBS)出品的电视剧《致命女人》,可以说是近期无法回避的一部热门电视剧,其英文片名是“whywomenkill”,因为故事涉及杀死“出轨”的丈夫,这部剧从一开播就一直在话题榜

    2022年12月18 214
  • 关于情人节说说,情人节说说

    1、钟于,忠于,忠于,终于。2、你才不是什么小人物你在我这里是所有的天气和心情3、“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你。”“在哪里?”“我们未来的结婚证上。”4、“其实我很想做一个坏人”“为什么”“因为我只想对你一个

    2022年12月12 298
  • 蔡智恒《鲸鱼女孩 池塘男孩》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离开》那是13年前,大学终于毕业,毅然决定离开家乡,出去闯一闯,感觉自己可以得到整个天下;殊不知,我失去的,似乎更多……痞子蔡,原名蔡智恒,1969年生,台湾著名网络小说作家,台湾成功大学水利工程博

    2022年12月13 299
  • [美]孟洪涛(EdwardMeng)《新威科夫操盘法(珍藏版)》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讲座主题:华尔街资深交易员解读量价分析的秘密活动时间:2019年6月29日14:00-16:302016年,孟洪涛出版了《威科夫操盘法》,2019年又连续出版了《新威科夫操盘法》和《 擒庄秘籍(精解版

    2022年12月23 20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