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本文引自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人们通常将世界上的哲学形态分为三种主要类型: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和印度哲学。不过,按照“哲学”这个概念的起源和比较严格的意义,哲学就是西方哲学。当我们说“哲学就是西方哲学

本文引自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

人们通常将世界上的哲学形态分为三种主要类型: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和印度哲学。不过,按照“哲学”这个概念的起源和比较严格的意义,哲学就是西方哲学。当我们说“哲学就是西方哲学”的时候,并不包含任何孰高孰低的价值评判,只是在明确一个历史事实如果从世界范围来考察各种哲学形态,我们倾向于使用“思想”这个更为基本更为宽泛的概念。西方、中国、印度以及全世界的各个民族都有作为其文化精神和最高的意识形态的“思想”,“哲学”则是西方思想所采取的特殊形式,虽然这一形式的确产生了世界性的广泛影响。当然,从广义上将西方思想、中国思想和印度思想统统叫做“哲学”也未尝不可,但是一定要清楚,它们实际上是三种不同类型的哲学。因此,所谓“西方哲学”中虽然有“西方”二字,西方哲学十五讲读书报告,但却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地域或空间概念,而是指一种不同于中国思想和印度思想的思想形态。实际上,作为西方哲学两大源头的希腊哲学和基督教思想,都起源于世界的东方。

那么,哲学或者说西方哲学有什么不同寻常的特点呢?这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我们准备通过《西方哲学十五讲》来试着回答这个问题。在我们这个时代,人们对哲学或者敬而远之,或者不屑一顾。当一位以哲学为职业的人需要自我介绍的时候,他经常会感到很尴尬,似乎以哲学为职业是一件令人难堪的事,至少不那么理直气壮。别人看他的眼神,就好像在看一件出土文物或者活的化石标本。

改革开放以前,极左思潮、教条主义泛滥,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我们的头脑,有许多人为设置的禁区,甚至是我们自己给自己设置的禁区。这与哲学的本性是相悖的:哲学是自由思想,条条框框的限制不可能出哲学家,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家的主要原因之一。

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所以,我们这第一讲首先需要为哲学“正名”,与大家讨论哲学是什么。

有人可能皱眉头:“哲学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也值得讨论吗?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说,“是什么”亦即定义总是最基本的问题,我们还需要讨论这样“小儿科”的问题吗?!我认为有这个必要。在某种意义上说,哲学所有的意味都包含在“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之中了,对哲学的一切误解也都是由于没有搞清楚“哲学是什么”。显然,这个问题是哲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不幸的是,也是最艰难的问题。难到什么程度?难到了直到今天尚未有结论的程度。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点儿不可思议:一门有着二千六百多年历史的学科,竟然直到今天还不知道自己“是什么”!

事实就是如此。

当然,这并不是说哲学家们没有给哲学下定义,并不是说没有人对这个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问题在于,有多少哲学家就有多少种关于哲学的定义,而且相互之间从来没有达到过起码的共识。不仅如此,在哲学领域中,几乎所有的问题、概念、理论学说和体系都处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境地,套用近代英国哲学家霍布斯的一句话,哲学简直就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场”。

1.在19世纪中叶,现代西方哲学开始了,人们对抽象思辨的兴趣减弱,哲学从思辨转向实际,关心的对象变成了具体的人。2.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给近代哲学带来了危机,这才带来了西方哲学从近代向现代的过渡。基督教圣经作为知识和真。

由此可见,“哲学是什么”的问题的确是一个问题。

书 名西方哲学十五讲作 者张志伟ISBN7301068689页 数379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3-1装 帧简装本开 本

在讨论“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之前,先让我们看一看人们关于哲学所持的一些成见。

张志伟,1956年12月生于北京,哲学院教授,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北京人,1956年生,哲学博士。任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哲。

首先,有人认为“哲学是科学”。我们关于科学的观念,基本上还停留在十八九世纪,那就是将科学看作是绝对真理的典型。在我们的日常语言中,经常会听到“你这样说有科学根据吗”、“你的理论不够科学”、“要讲科学”等等诸如此类的话,意思是说要讲道理,要有逻辑,要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要有普遍必然性即真理性。虽然20世纪以来,西方人关于科学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认识到作为绝对真理的科学是不存在的,但是崇尚科学的精神并没有变。于是,人们通常总是用衡量科学的标准来衡量哲学。

其次,有人认为“哲学是让人聪明而有智慧的学问”。显然,没有学过哲学的人并不一定就不聪明,学过哲学的人也并不一定就有智慧。实际上与通常的观点正好相反,按照哲学的本性而论,哲学不是让人有智慧,而是让人知道自己没有智慧因而去追求和热爱智慧的学问。不仅如此,事实上自有哲学以来,哲学家们几乎在所有的哲学问题上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且越是争论就越是争论不清,因而哲学非但没有让人聪明,反而越来越使人糊涂了。哲学家们争论来争论去,不但争不出个结果来,甚至越追问越争论问题就越多了。有人可能会对此嗤之以鼻:“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的确,哲学问题并不是世界本身产生出来的问题,而是人产生出来的问题,不过它们并不是哲学家闲极无聊制造岀来显示自己智力的东西,其实都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事情可能是自明的,在哲学家看来却大有问题,例如“我是谁”的问题。成龙有一部电影叫做《我是谁》,主角因为大脑受到伤害,失去了记忆,结果不知道自己是谁了。看起来我们都知道”我是谁”,然而“我”在哪里呢?“我”究竟是心灵还是身体,抑或是心灵与身体的统一?心灵在成熟,身体也在生长,这是不是说“我”也始终在变化呢?如果“我”是变动不居的,“我”与“我”自己有没有同一性呢?……只一个“我”就可以问出一大堆问题来。实际上,日常生活中许多看上去不证自明的东西都是经不起追问和推敲的。

后来再看张志伟老师的《西方哲学十五讲》,对有些问题如西方哲学讨论话题中心的转变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可是与黑格尔、梯利、文德尔班和罗素写的《西方哲学史》一对比,一些问题就特别凸显出来,如在对一些哲学认识上存在明显的。

最后,还有一种见解认为“哲学是讲道理的学问”。这话固然不错,但也要看对“讲道理”怎样理解。不只是哲学,实际上所有的科学都是讲“道理”的学问。当然我们也可以说,相对于其他学科,哲学是讲“大道理”的学问。于是,按照“小道理”服从“中道理”,“中道理”服从“大道理”的推论,哲学应该是一切科学的科学,许多人的确按照这个思路,把哲学看作是所有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这些都是理论上的推论,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这基本上是20世纪以前传统哲学的观点,20世纪以后的哲学家们早已经不这样看待哲学了。

例如,我们把辩证法看作是宇宙万物普遍的规律和法则,也是我们论证说理的工具,然而却经常会听到人们嘲笑辩证法是“变戏法”。由于我们的误解和教条化,使得这同一套方法,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甚至对于相互冲突相互矛盾的事物,都可以说得通,都能够言之有理。显然,正如世界上不存在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一样,也没有总是有理的道理。如果真有这样的道理,它一定是没有道理的。所以,我们更倾向于把哲学看作是“分析”道理的学问。

关于哲学的成见还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还是让我们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问一问:什么是哲学?

上一篇 2023年05月03 23:53
下一篇 2022年12月19 11:57

相关推荐

  • 励志人生感言,人生感悟励志的句子

    一、如果你总是把改变推到明年、后年,那么现在你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来维持不改变的今天、明天。二、你要明白,只有走完必须走的路,才能过想过的生活,只有熬过无人问津的日子,才能拥抱你的诗和远方。42、学会经营

    2022年12月09 261
  • 文艺三杰是谁,前三杰后三杰文艺复兴

    天才是什么样的人呢?真正的天才应该要上通天文下识地理,进能解剖一切可以解剖的东西、退能设计一切想得到的东西!从古至今能做到这几点的人屈指可数,而在意大利就曾经出现过这样的天才。这个人就是全能型选手:莱

    2023年05月01 246
  • [美]兰德尔·柯林斯《文凭社会》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兰德尔·柯林斯(RandallCollins,1941-),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冲突论的代表人物,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荣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理论社会学、社会冲突、关于政治与经济变迁的宏观社会学,著

    2022年12月22 203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的情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的情感,诗人尽管感伤,但并不伤感,他通过伤春惜花,思考并了悟了人生:春天易逝,不必伤感,好好珍惜;韶华易逝,不必哀婉,多多珍惜。通过“伤春—了悟—惜春”这一心理的转变,诗人把自

    2023年02月17 245
  • 腊八节由来与来历,腊八节的传说和习俗

    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腊月是年岁之终,古代农闲的人们无事可干,便出去打猎。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2022年03月16 346
  • [美]亨利·戴维·梭罗《瓦尔登湖》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1.如果政府要强迫人民去做违背良心的事,人民就应当有消极抵抗的权利,以抵制它和抵抗它瓦尔登湖亨利戴维梭罗,2.我曾遇见过多少个可怜的、永生的灵魂啊,几乎被压死在生命的负担下面,他们无法呼吸,他们在生命

    2022年12月22 281
  • 理想的名言警句,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简短

    1.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曾经历的苦难。2.欢喜中持有一份凝重,悲哀时多留一丝希望;对生活的负责任,谨慎对待每一个属于自己的日子。3.宁愿跑起来被拌倒无数次,也不愿规规矩矩走一辈子。就算跌倒也要

    2022年12月08 230
  • 杏林子的名言,杏林子最有名的一句名言是

    工作之余,她连续写了三部小说,在联系出版社编辑时,均遭到退稿,但是她毫不气馁,继续写第四本小说。结果这一次她写的小说,竟然被六家出版社同时看中,争相要求出书,杏林子最有名的一句名言是,她也从此正式走上

    2022年12月08 285
  • [法]布鲁诺·巴贝摄《中国的颜色》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20多次到访中国——“中国的变化汇集成一本讲不完的故事书”第二次来中国是1980年。巴贝去了北京、上海、成都和桂林。在他的镜头里,那个时候的中国生机勃勃,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看到了改革开放

    2022年12月19 281
  • [日]村上春树《再袭面包店》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如果你读过收录于《单读28·明亮的时刻:女导演特辑》的《口述笔记员》,会通过默音的书写认识一位其实有着精彩一生但大众总会从武田泰淳妻子开始认识的女作家武田百合子。这篇《以文为食的人》则从武田夫妇的故事

    2022年12月18 253
  • 迟子建经典语录,迟子建经典语录名句

    迟子建,一个对世界有着好奇心的作家主要作品有《雾月牛栏》、《白银那》、《光明在低头的一瞬》、《额尔古纳河右岸》等,迟子建经典语录名句,曾荣获“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茅盾文学奖”等文学大奖。,

    2022年12月09 261
  • 为什么要祭拜祖先,祭祀祖先的目的和意义

    清明到来,心头几多感慨,亲人离去,万千悲伤凝聚,满怀悼念之情。于清明节祭祖,曾有外国人不解问道:中国人每年虔诚祭拜祖先,真的会得到祖先的庇佑吗?其实,于国人而言,清明节祭祖,是为了尊重逝者,敬畏祖先,

    2023年04月13 282
  • 怎样建设文化强国,文化强国建设我们可以做什么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之所以将文化强国作为第一个强国目标,主要在于文化软实力不仅是文化自身建设的完善和强大,更是对于

    2022年12月29 26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