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fanGronert《Die Düsseldorfer Photoschule》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Artcannotbemodern.Artisprimordiallyeternal.”——EgonSchiele1呐喊向来是一种情感释放根据《呐喊》原型恶搞演化多类形象在5G冲浪的网络时代,我们经

“Art cannot be modern.Art is primordially eternal.”

——Egon Schiele

1 呐喊向来是一种情感释放

根据《呐喊》原型恶搞演化多类形象

在5G冲浪的网络时代,我们经常看到一个面目扭曲、惊恐尖叫的形象,它不但出没于emoji表情中,还在游戏或恶搞视频等互联网文化社区中也会出现。经常被“恶搞”成各种图像,成为了漫画、讽刺作品、行为艺术等诸多现代艺术的灵感来源。

2012年在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专场拍卖,12分钟内以1.2亿美元的天价成交

StefanGronert《Die Düsseldorfer Photoschule》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其实这个表情出自被BBC称作“世界第二名画”——蒙克创作的《呐喊》,1961年便成为《时代》杂志封面,该期专题是“内疚与焦虑”。知名度仅次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我停下来,倚靠着栏杆,几乎精疲力尽。云彩猩红如血一般,仿若几条火舌,悬挂于蓝黑的峡湾之上。我的朋友们走远了,我独自一人站着,因极度不安而颤抖,我想我听到了大自然无尽的剧烈嘶吼。”

——爱德华·蒙克 1895年11月15日

爱德华·蒙克《呐喊》主题至少4幅油画和一幅版画,1893-1910年

几乎所有的艺术史著作都会在表现主义或象征主义的板块以《呐喊》作为代表性作品呈现,而画面中那个惊悚的形象甚至已超越艺术史的范畴成为一个跨越时间与空间,贯穿不同文化领域的全球视觉符号。

什么是表现主义?

爱德华·蒙克《生病的孩子》,三色石版印刷于宣纸,1896年在巴黎的克洛制作

StefanGronert《Die Düsseldorfer Photoschule》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是现代重要艺术流派之一。20世纪初流行于德国、法国、奥地利、北欧和俄罗斯,首先出现于美术界,后来在音乐、文学、戏剧以及电影等领域得到重大发展。

左:梵高《十五朵向日葵》,1888年,右:梵高《星月夜》,1889年

基于梵高的印象派却又与印象派接收外界信息后的再表达不同,艺术家们融入了更多的情绪进入绘画。

主观的情绪被不断强调,认为主观是唯一真实。从而忽视对描写对象形式的摹写,而是对客观形态进行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运用大胆的色彩与有力的线条,以此强调表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

爱德华·蒙克《春日的榆树林》, 布面油画,1923年

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Julien-Auguste Hervé)为表明自己绘画有别于印象派而首次使用“Expressionism”一词。

《表现主义:德国的艺术革命》画册

StefanGronert《Die Düsseldorfer Photoschule》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如果说梵高是用绘画语言来表达自己强烈的情感,那么蒙克则是将个体体验注入到了画面形象之中来表现感觉的现实。内心沮丧,惊悚,忐忑,情绪宣泄的情感因素时常出现在艺术作品当中。画作看似阴郁,但传递的个人情感浓厚。

爱德华·蒙克《妒忌》,布面油画,76×98cm,1907年

想当年,蒙克的画作被挪威的媒体批评为“可怕的未来艺术涂鸦”,他们倒没有说错。蒙克有未来,更有持久的生命力,与现代人产生了遥相呼应的心灵共振。

2 不断寻找生存的自由

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家克尔希纳《桥社》,木版画,1906年,现藏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埃里希·黑克尔《Badende am Waldteich》,布面油画,82.2×96.2cm,1910年

埃里希·黑克尔(Erich Heckel)是德国最重要的表现主义艺术家之一。在201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其作品《Badende am Waldteich》以455万美元的价格落锤,而黑克尔正是德国表现主义的第一个社团——桥社(Die Brücke)的成员之一。

画册左图《桥派画家群像》

以黑克尔为代表的桥社成员认为在画面中重现艺术题材的审美愉悦性并不重要,真正有意义的是通过强烈色彩和动感构图呈现出的栩栩如生的情感反映。

埃里希·黑克尔《Elgernder Mann》,布面油画,1910年

这种人物的表现方式还可以联想到比利时画家詹姆斯·恩索尔(James Ensor)的作品。

詹姆斯·恩索尔《The Banquet of the Starved》,1915年

他习惯用纯色,高纯度的黄、红、绿增添了这幅画的视觉冲击感,描绘那些狂欢节的场面,对人物的刻画则刻意神情僵硬。汲取了象征主义及印象派的手法,与社会题材相结合,形成其独特的以怪诞和恐怖为特征的表现主义风格。

詹姆斯·恩索尔《Christ's Entry into Brussels in 1889》,256.5×378.5cm,现藏于美国洛杉矶盖蒂博物馆

伟大的艺术变革从来都不是孤身一人的,背后有着非常多的艺术家共同去推动。表现主义不是相同属性的运动,可以说每一个表现主义艺术家的创作形式都是不尽相同的,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找到几个共通点。

1.主观性的极端表达方式,可以扭曲创作主题和图像,内在灵魂对外在环境和观想投射。

2.形式上来说,笔触激情与硬朗,使用鲜艳以及强烈的对比色。

埃贡·席勒《有浆果的自画像》,1912年(局部),现藏于维也纳利奥波德博物馆

埃贡·席勒自画像

埃贡·席勒(Egon Schiele)是20世纪初期表现主义非常重要的一位画家,他的艺术作品表现力强烈,描绘扭曲的人物和肢体将线条的表现力和冲突感推向了顶峰。席勒的很多作品过于大胆,挑战当时社会的传统观念也因此遭受了牢狱之灾。

埃贡·席勒《沃利的肖像》,现藏于维也纳利奥波德博物馆

在他的画笔下,无论人还是景物,都处在惊恐不安的状态中。画面中原本扭曲的手指,在线条的战栗中发出悲鸣,而那充满绝望的眼神中,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人们的痛苦与挣扎。

埃贡·席勒《死神与少女》,现藏于奥地利美景宫美术馆

战争带来的痛苦内心终将结束,而表现主义在50年后发生了一次转变并引发出了“新表现主义”(Neo-Expressionism)的全球艺术复兴。

展览“Angelus Novus”现场图,AYE画廊

周春芽《剪羊毛》(1981),龙美术馆

长期以来,许多人存有一个深刻的误解:艺术是一种用来表现真善美的东西,如果背离了这些要素,就不是好的艺术。

如何定义一个“好的艺术家”似乎已成为无解的问题,但时间依然前行,我们仍被时代造就、又凝望着这个时代。对当下的思考和表达永远是艺术家最重要、也最困难的使命。

上一篇 2022年12月20 12:02
下一篇 2022年12月20 15:09

相关推荐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