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詹巴蒂斯塔·维柯《新科学》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此后,欧美有城市记忆和观光体验价值的旧建筑和其他人造物也成了地方保护的对象,如法国里昂从文艺复以来的老宅,到20世纪初建的工人住宅,都是历史保护街区的组成部分。美国对此的说法是:“需要保存对地标所示环

此后,欧美有城市记忆和观光体验价值的旧建筑和其他人造物也成了地方保护的对象,如法国里昂从文艺复以来的老宅,到20世纪初建的工人住宅,都是历史保护街区的组成部分。美国对此的说法是:“需要保存对地标所示环境状况演变的认知”,因为“认知作用比公共地标的审美价值更为重要”。这就是说,维柯及其新科学的当代意义,并非只有重要历史纪念物才值得保护,一切与城市变化过程相关联的建造物都可能受到保护,包括:“任何建成30年及以上品质良好者,具有显著特征、关乎历史(historical)或美学意趣者,拥有市、州和国家遗产或文化特征者,以及已被设计为地标者,都会被依章纳入保护清单”。虽然这样的法规有利于保护整座城市的结构和特质,但并未像历史纪念物周边那样划出控制地带,所以地标保护委员会无权对规划委员会管控的周边建筑之“功用”“体量”和“高度”这些具体事务做出规定 ⑧ [15]77-79。与之类似,日本《景观法》将文化财 ⑨ 以外的建成环境保护对象称为景观范畴的“重要建造物”。显然,这种具有历史相关性的保护对象,并不能与历史标志性的对象相提并论,存在更大的保留更新余地。

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中国旧城改造运动,与西方二战后到60年代的所为在改造对象上有很大不同,主要差别是西方改造的主要是工业化前期的旧城,而中国改造的则是以农耕时代遗留为主的古城,和少部分早期工业化时期建造的旧城,因此规模、力度和难度都不可同日而语。受限于当时的认知水平和经济社会条件,大部分古城的历史风貌已被品质不高的现代城市形态所替代,所遗留的问题,如棚改、城中村改造、低质现代建筑的改良等,成为当下城市更新的焦点甚至瓶颈问题。

3.3 传统转化与类型学范式历史城市的“更新”,可说是西方战后恢复期城市重建浪潮的写照,但欧洲历史城市遍布受到保护的文物古迹(historic artifact)和集体记忆的文化属地,更新必须有可作为分析和操作工具的范式(paradigm),这已成为城市更新领域不可忽视的能量。半个多世纪以来,欧洲以类型学范式(typology)最受青睐。这一范式源自法国新古典主义代表人物德·昆西(Quatremère de Quincy)的学说,他从早期人类建筑形态构成特征中,归纳出了几种代表文明可识别的“类型”(type)——形态法则。他明确指出类型只是形态法则的意象提示,而不是用来仿造的“模型”(model)[18]。不难理解的是,类型可能因形态创新中的意象再现而引起情感和精神的共鸣。

密码:2s8v 书名:维柯的《新科学》及其对中西美学的影响 作者:朱光潜 豆瓣评分:7.9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9年9月 页数:135页 内容简介:意大利思想家维柯的代表作《新科学》内容涉及神话、宗教、西方古。

在当代中国城市更新的语境中,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似也应包括历史环境中新建筑的形态创造。不言而喻,中国城乡历史环境也需要建构适合地域特征的类型学范式。从整体上看,应该说我们与国际上的认知和实践还存在一定差距,中国风或新中式怎样聚焦于特定地域的形态创造,是各地建筑师正在探索的方向(见图3)。

[意大利]詹巴蒂斯塔·维柯《新科学》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3.黄山黟县关麓书院实施方案(由废弃小学和茶厂改建的徽韵新风土建筑)。上图:主立面;左下图:翻建鸟瞰;右下图(上):徽式墙厦戏台;右下图(下):翻建前旧貌

4 再生:修旧利废与活化复兴

4.1 再生还是更新?如上文所述,在20世纪后半叶对历史城市和传统空间进化的批判性反思中,除了类型学的类比式转化创新,更新的目的及内涵更倾向于再生,包括实体空间和功能经济两个层面。所谓“再生”(regeneration),中文本义是“修旧利废”,指对残缺物本体进行修复完形(restoration)或翻建提质(renovation),及功能废弃后的活化复兴(revitalization)。虽然再生与更新可有部分互涵,但更新也可能导致旧区摧枯拉朽式的大拆大建,其后果是使历史城市的可识别性和文化记忆发生断裂甚至灭失。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对《雅典宪章》隔离式保护建成遗产的条文做了修正和延展,提出了兼顾价值与活力的再生途径,为确保这些遗产具有经济价值并真正活起来,就要与城市建设同步推进,主张适应历史进化过程,促使新旧建筑共生[20]。世纪之交以来,美国的斯蒂文·莫尔(Steven A. Moore)从质疑“批判的地域主义”过于注重“陌生化”的形态塑造出发,提出了“再生的地域主义”思考(regenerative regionalism),即在对地方场所的日常性感知和实践基础上,探索文化生态的可持续进化和新旧技术互补式整合的途径。总之,历史城市演进中的更新,其实质是以再生为主,从国际上看,“renewal”早已被“regeneration”所取代,事实上国内在一些相关场合,“城市更新”也已注明再生的英文[21]。

4.2 循环利用与翻建提质国际上对19—20世纪建成环境再生的思考和实践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景观设计师劳伦斯·哈普林(Lawrence Halprin)提出了对旧建筑的循环再生途径(building recycling),即在保留建筑形态的前提下,置换活化空间功能,改良提升环境品质,以旧金山渔人码头完整保留吉拉德里巧克力工厂区(Ghirardelli Square),并成功使其获得再生为标志。而翻建是循环再生的重要手段,这是对旧建筑提升品质的设计探索。每个翻建工程均应一例一议,疑难杂症尽在其中,各有各的特点、问题、挑战和务求得体的解决策略。对于翻建对象,哪些部分应当保留,哪些应当改良,新旧材料和技术如何兼容等等,还仅仅是翻建中难以绕过的一部分问题[22]。

20世纪70—80年代历史旧建筑的循环再生和翻新提质风行欧美,涌现出旧金山的苏荷老厂区、巴黎左岸的旧火车站(奥赛博物馆)、维也纳的煤气罐社区、巴塞罗那的卡萨拉蒙纳(Casaramona)工厂改扩建,以及意大利特雷维素的贝纳通(Benetton)研究中心等一大批再生经典案例。晚近的一个循环再生例子是法国巴黎的104艺术中心(LE CENTQUATRE),近年来已成为历史环境再生的一大热点。该项目对一座由屠宰场改为殡仪馆的百年建筑群进行了原址保留的再生设计,关键难点是如何保留地面建筑的同时开发地下空间。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先对历史建成物进行拆除,待地下部分造好后再原址复建;另一种是将其顶升平移,待地下部分完工后再原址复位。此外其实还存在第三种可能,就是原地保留既有建筑,通过结构托换技术扩大地下空间。该项目采用了第三种方式,成功将这座殡仪馆改造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市民艺术中心(见图4)。

3.巴黎104艺术中心(保留原历史建筑群扩展地下空间的再生)

中国自20世纪末以来,也有很多各界耳熟能详的此类工程案例。举如上海以石库门里弄改造为“新天地”酒吧街和黄浦江沿岸旧工业区的转型活化,北京798电子工业区、景德镇陶溪川和深圳华侨城的文化创意园项目的化朽为奇,都是修旧利废和活化再生的典型案例。内蒙古工业大学以旧校办工厂改造的建筑馆,保留了旧厂房所携带的岁月斑驳“包浆”和早期工业化建造气息,以钢、砖、木和特型玻璃等新材料对内部空间进行二次塑造,设计手法内敛、简拙、朴直、自如,新旧空间界面的分合痕迹若隐若现,浑然一体,给人以醇厚质感和美学体验[23](见图5)。

4.内工大建筑馆:老旧厂房的别样再生

5.工业“包浆”的魅力

4.3 废墟复建与加建完形复建的前提是掌握原物遗址、文献和图像等详实依据。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复建工程,当首推德国德勒斯顿圣母教堂(Dresdener Frauenkirche)。这座著名的地标建筑在二战结束前被炸为废墟。新世纪之初,作为欧洲和解的象征,这座建筑奇迹般地实现了保留废墟的原址原貌重建,墙体和圣坛的每一块残存石构件和石雕装饰均被原样复位(anastylosis),成为可识别的历史遗存信息载体,新旧相嵌,既区分明显,又天衣无缝,获得了近乎完美的再生(见图6)。

6.德勒斯顿圣母大教堂(废墟复原的经典)

同时期法国科隆的科伦巴艺术博物馆(Kolumba Art Museum),原本也是一处二战中被炸毁的哥特教堂废墟,还包括从罗马到中世纪的遗留物。与德勒斯顿圣母教堂的原样重建不同,建筑师在废墟之上设计了一座可让人联想到教堂意象的新博物馆,原来的教堂废墟轮廓则在博物馆墙面上若隐若现,成为其突出的组成部分。这种古今相融的再生效果给人以时光穿越的震撼(见图7)。

7. 科隆科伦巴艺术博物馆(废墟在新建博物馆中的存在感)

8. 外滩轮船招商总局大楼(复原前后对比)

9.日喀则桑珠孜宗宫(废墟保存与宗宫完形)

9. 日喀则桑珠孜宗宫(废墟保存与宗宫完形)

5 拼贴:辩证思维与策略思考

5.1 传统价值与两分法从历史城市进化的角度可以认为,除了环境的适宜,管理的先进,设施和服务的齐全、便利,一座城市的个性魅力,还来自其承载着历史底蕴与文化多样性的传统及其载体,并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形态构成的城市“文化层”中呈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具有持久魅力和生命力的城市,就应是适应文化与社会演进,既“延”又“续”,不断获得再生的“拼贴”城市[10]。在新与旧延续的演进设计中,“新的都市空间是可以被整合到传统的环境肌理之中,从而使二者融为一体的” ⑩ 。

在这条座右铭的激励下,朱光潜先生不断地给自己树立新的奋斗目标,在他80多岁时,依然信心十足地承担起艰深的维柯《新科学》的翻译任务。 朱光潜先生三次所立的座右铭,由于环境不同,侧重点自然有异。第一次,主要是确立做人求学之志;第二。

科林·罗针对历史城市进化,分别从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以多元思维和策略思考,提出了历史城市演进的“拼贴”范式(collage),重在探讨城市异类及新旧元素之间的叠合及共存方式,具有划时代的思想影响力。他引用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的话说:“我们期望在科学中进步,这意味着必须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们必须延续某种传统。”他还认为,传统同样具有双重功能,不仅创造某种秩序或者社会结构之类的事体,而且提供可操作的途径,我们借此批判和求变,就像神话的寓言或者自然科学领域理论的发明,有助我们将自然事件秩序化,社会领域的传统发明也是如此[1]118-122。由此他以思维的两分法,对天性与习性、自然与历史、记忆与现实、肌理与实体、规则与自由、传统与乌托邦、科学与民粹等矛盾范畴及其关系做了基于大量案例比较的解析。这种两分法的思考,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历史城市需要整旧续新、兼收并蓄,以获得空间和社会双重意义上的再生。

[意大利]詹巴蒂斯塔·维柯《新科学》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5.2 “肌理-实体”与“图-底”关系问题是从方法论上如何诠释“拼贴”?为了说明这一点,科林·罗首先对传统城市与现代城市做了形态比较。他认为传统城市尽管缺憾明显,但依然优点突出,主要表现在:“实体(solid)与连续的网络或肌理(matrix or texture),为相互关联的独特空间赋能,由此形成的广场和街道让人放松心情,感受到整体可识读的环境,其要点就在于维系着城市肌理或图底的精彩绝伦”。而新城和旧城的“图-底”(figure-ground)实际上是反转关系,新城的底(肌理)大于图(实体),而旧城的图却大于底。在由旧到新的城市演进中,旧的城市肌理在解体,新的建造实体却在膨胀,这难道就是历史城市的宿命么?科林·罗无意从现代主义或历史主义的立场出发,在新旧两种城市形态之间选边站,而是憧憬某种新旧城市图底关系的混融状态[1]63-65。调适实体和肌理的图底关系,可看作虚实相生的两分法,包涵了规划和自生、惯常和偶发、公共和私有、国有和个人等的共生关系。其中调适策略可灵活多样,比如混交、吸纳、变形、质疑、因应、施与、叠加、调合等[1]83。

5.3 多元共生与拼贴意匠科林·罗习惯于引经据典,开口话里有话,这也使其充满了睿智和学术分量的著作显得有些形上和晦涩。他的《拼贴城市》自然聚焦于“拼贴”二字。借着英国哲学家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引用古希腊诗人阿尔克洛凯斯(Archilochus)“狐狸多心机,刺猬惟一绝”的名句,来隐喻随机权宜的“拼贴意匠”(bricolage)。如将罗马的哈德良宫与法国的凡尔赛宫作对比,认为前者是拼贴策略,后者为单一秩序。接着他又将之与结构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Lévi-Strauss)在《野性的思维》(The Savage Mind)里对“拼贴师”(bricoleur)的描述相关联:“拼贴师擅长做大量各种各样的活计,但不同于工程师,为了完成一个工程,他并不局限于机械地把原材料及工具与每项活计一一对号入座使用”,而是善于用随手可得的多种材料和工具,来达到同一个多维度的拼贴目标。科林·罗为此对拼贴师与建筑师的关系作了类比,他认为:“如果我们能剥去职业自恋的面具,从学术的观点看,‘拼贴师’之于‘真实生活’的名号,比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要高得多。”[1]91-104尽管如此,对于历史城市进化而言,“拼贴意匠”作为一种辩证思维和策略思考,还需要借助诸如隐喻、类型学、不确定性等认知范式和实践策略,才能助推城市的合理进化,真正“使设计成为生存的依托”[1]117(见图10)。

关系:文学的娱乐作用,很大部分是通过文字游戏表现出来的。同世界上的其他文字相比,汉字在这方面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因为它的方块结构最适合文字游戏。溯其源头,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文字时就已经种下了“游戏”的基因,比如。

10.宁波月湖西区地面铺装的拼贴意匠

何陋轩外观乍看像是一座四面无壁的草棚,以竹材模拟现代钢结构的空间桁架,承托旧时沪上乡间常见的大曲率“落厍屋”稻草顶,前后屋面的凹曲与悬山侧披的凸曲阴阳相衬。特别的是,何陋轩竹桁架的构法(tectonic)因造价欠缺以竹代钢,并有乡村竹匠介入建造过程,给新风土的质感注入了在地的固有风土气息。曲高一筹的是,冯纪忠的创意用“今”与“古”相和以为“新”,而不是变古为新,诠释唐代文学家司空图的“与古为新”意涵,并在方塔园的设计构思中随处呈现[26-27]。其实,宁波博物馆砖瓦幕墙的风土构法和砖瓦匠的介入,在策略思考上与之也是趋同的。

显然,方塔园从总体规划到建筑和景观设计,都流露出多元共生的拼贴意味,与上述的拼贴思维可以说异曲同工,与“拼贴师”的作为也依稀仿佛。或许还可以说,“与古为新”本身就是一种拼贴思想。从形上的层面看,古今和中外都会有一些哲学思辨灵犀相通(见图11)。

11.拼贴思维的上海松江方塔园何陋轩(竣工不久所摄)

6 结语

[意大利]詹巴蒂斯塔·维柯《新科学》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至于建成遗产及历史环境的现状问题,目前古城遗产的分类保护就有文保建筑类、历史建筑类、历史景观类、规划保留建筑类,以及难于与载体完全分割的所谓“非遗”类的复杂分类和分级,加之保护的法律、法规、管控机制、资源整合等尚待优化整合,就形成了由分类、分部门管控和“级差”带来的结构性问题。

因此,有必要通过系统比照国际传统问题及遗产话语的来龙去脉,以及同类难点的解决途径,探讨该领域在中国国情和地情下的改进和提升方向,本文的立意和出发点即在于此。文中讨论的第五个概念——“拼贴”,无论从认识论还是方法论看,都是内涵和外延最为深广的一个,与其余四个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联。

注释:

① 关于“质”与“文”的关系,笔者在《中国建筑教育》2017(总第19册)中的《以文养质,知恒通变》一文中谈到了其对建筑教育的启发。② The Invention of Tradition是一本论文集,为英国学者霍布斯鲍姆和伦杰尔等6位作者合著,其核心观点出自第一位。2004年,译林出版社出版了顾航、庞冠群的中译本《传统的发明》。 ③ Collage City一书由英国著名建筑史家科林·罗与弗瑞德·科特(Fred Koetter)合著,书中核心思想之一来自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的科学证伪主义和托马斯·库恩(Thomas Samuel Kuhn)的历史主义范式批判论影响,即真理是相对的,未来是不确定的,科学进步只有证伪定理,科学革命需要更换范式,但证伪和更换不是对之完全抛弃,而是在创造中吸收。全书推崇的多元共生和拼贴策略,均体现了这种批判性思维的影响。2003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了童明的中译本《拼贴城市》。④ 2018年辞世的大卫·洛温塔尔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他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版的两部著作The Heritage Crusade and the Spils of History(《遗产圣战与历史易帜》)和The Past is a Foreign Country(《往昔若异邦》),在遗产话语领域掀起了批判的遗产叙事浪头。⑤ 该书法文原版为L&34;Real",the Hyper,and the Virtual in the Built Environment。⑦ 根据国家文物局和住建部发布的保护清单,自1961年颁布国家《文物保护法》(2002年修订)以来,迄今被认定的国家级建成遗产及其历史环境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 058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2年开始认定,2008年颁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141座,名镇312个,名村487个,全国历史文化街区970片,历史建筑4.27万处。国家有关部门推助的“传统村落”6 819个,20世纪建筑遗产298处(此两类名称尚未有正式法律身份),56项建成遗产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具有“显著普适价值”(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s)的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意大利,居全球第二。除了上述国家级清单,还有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及以下的各层级、各类型数量庞大的建成遗产。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后,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翻倍,猛增至逾77万处。⑧ 相关规定参见:《纽约市宪章与管理规程》。⑨ 编者注:文化财是日本为保护文化、自然遗产所建立的标准,其资格依日本《文化财保护法》订立。⑩ 引自瑞士首届Holcim国际可持续建筑大赛亚太区评委会金奖评语(Comment of the Holcim Awards 2005 Jury for Gold Asia Pacific)。

维柯(Giovanni Battista Vico,1668年-1744年),意大利伟大的哲学家、语文学家、美学家和法学家,在世界近代思想文化史上影响巨大,其著名代表作有《新科学》、《普遍法》及《论意大利最古老的智慧》等。 维柯生在意大利南。

[1] ROWE C,KOETTER F. Collage City[M]. Cambridge,MA: The MIT Press,1978.[2] 利昂·庞帕. 维柯著作选[M]. 陆晓禾,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46-48.[3] HOBSBAWM E J,RANGER T. The Invention of Traditio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 2.[4] 阿摩斯·拉卜普特. 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M]. 常青,张昕,张鹏,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译者的话2-7.[5] LOWENTHAL D. The Heritage Crusade and Spoils of History[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6] 弗朗索瓦丝·萧伊. 建筑遗产的寓意[M]. 寇庆民,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25-128.[7] ALSAYYAD N. Traditions: The &34;,the Hyper,and the Virtual in the Built Environment[M]. New York: Routledge,2014.[8] 奈扎·阿尔萨耶. 建成环境中的传统:“真实”、超真和拟真[M]. 黄华青,梁宇舒,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9] SAUER C O. The Morphology of Landscape[J].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ublication in Geography,1925,2(2): 19-53.[10] 常青. 对建筑遗产基本问题的认知[J]. 建筑遗产,2016(01):44-61.[11] 常青. 我国地域风土建筑的谱系构成及传承前景概观[J]. 建筑学报,2016(10):8-9.[12] 常青. 传统建筑古今观[J]. 建筑学报,2019(12):18-19.[13] 常青. 思考与探索——旧城改造中的历史空间存续方式[J]. 建筑师,2014(4):29.[14] 张松. 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5] BYARD P S. The Architecture of Additions[M]. New York and London: W. W. Norton & Company,1998.[16] 何依. 走向“后名城时代”——历史城区的建构性探索[J]. 建筑遗产,2017(3):24-33.[17] JACOBS J. 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M]. New York: Vintage Books Edition,1992: 143-291.[18] ROSSI A.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City[M]. Cambridge,MA: The MIT Press,1982: 40.[19] ARGAN G C. On the Typology of Architecture[M]// NESBITT K. Theoring A New Agenda for Architecture. New York: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1996:240-241.[20] 国际建筑协会. 马丘比丘宪章[J]. 陈占祥,译. 国外城市规划,1979(01):1-14.[21] MOORE S A. Technology,Place,and Non-modern Regionalism[M]// CANIZARO V B. Architectural Regionalism: Collected Writings on Place,Identity,Modernity,and Tradition. New York: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2007: 441-442.[22] BROTO C. New Concepts in Renovation[M]. Barcelona: Arian Mostaedi,2005: 9.[23] 王志强,张鹏举.“不确定”的遗产再生策略——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改造设计再思考[J]. 建筑遗产,2021(2):112-121.[24] 常青,王方,王红军. 百年残楼的复生——外滩九号“轮船招商总局大楼”外观复原与内部整饬设计[J]. 建筑学报,2005(5):60-62.[25] 常青. 桑珠孜宗堡历史变迁及修复工程辑要[J]. 建筑学报,2011(5):1-8.[26] 冯纪忠. 方塔园规划[J]. 建筑学报,1981(7):40-45.[27] 冯纪忠. 与古为新——方塔园规划[M]. 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

上一篇 2022年12月27 23:10
下一篇 2022年12月24 15:36

相关推荐

  • 为什么学竹笛的人少

    笛子君在和许多家长的沟通过程中,经常听到很多家长抱怨:老师,我的孩子是不是没有学习竹笛的天赋啊?他(她)是不是不是学这个的料子啊?说实话,孩子在学习竹笛的过程中,尤其是初始阶段,经常很多节课都吹不响,

    2023年04月14 240
  • 今何在《悟空传》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两年前,悟空传今何在在线,网络写手今何在的《悟空传》被改编成为电影,在院线火了很长时间,受到了许许多多的关注,这些关注不仅仅是因为《悟空传》中请到的演员都是当红的知名演员,更多的其实是期待这部电影上映

    2022年12月06 214
  • 鹅卵石多少钱一吨,40元一吨鹅卵石

    可移动式聚羧酸常温合成设备:从基础的化学原材料可一次性生产出搅拌站及工程所需要的外加剂低成本、零门槛、不制水、不加热、零损耗、零排放热线:(微信同号)近日,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发布《于都县河道采砂过渡期

    2023年02月17 262
  • 玲字繁体字多少画

    由于文化传承断裂带的存在,造成与传统深深的隔阂,很多人不认识繁体字、不喜欢繁体字、不会用繁体字。现在所谓的“繁体字”在不久以前可是连小孩子都会认、会读、会写哦。那么,看看你都用对了吗?1、“後”和“后

    2023年03月26 299
  • [加]露西·莫德·蒙哥玛利《绿山墙的安妮》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如果你翻开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会在首页看到这样一句话: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如果你翻开加缪的《异乡人》,会在首页看到这样一句话:一切特立独行的人格都意味着强大。如果你翻开海明威的《流动的盛

    2022年12月17 252
  • [德]汉斯-狄特·格尔费特著《什么算是一首好诗》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古老的抒情与大地的歌谣——评诗人吴颖丽长诗《达斡尔艾门之歌》汉斯格奥尔格,我愿将长诗《达斡尔艾门之歌》视为诗人的还愿与祝福之作,她面向的是个体生命所承担与负载着的幽深历史。关于一种民族精神的歌吟和持久

    2022年12月17 207
  • [加]达雷尔·布里克《空荡荡的地球》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未来人口下降趋势几乎是不可遏制的。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下降已经是进行时。我们正在面临一个急剧缩水的地球村。”布里克对澎湃新闻说。布里克早年毕业于加拿大卡尔顿大学,获政治学博士学位,是社会

    2022年12月17 276
  • 吴中杰《吴中杰评点鲁迅杂文(上下)》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与此相反的是,对于《兄弟》中暴露出来的种种病象,余华始终是讳疾忌医,根本就不认为是病。余华在他的文学随笔《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对批评《兄弟》的批评家们进行了尖酸刻薄,绵里藏针的狠狠还击:“《兄弟

    2022年12月06 261
  • 晏殊的词,晏殊的十大经典名句

    他14岁中进士,有“神童”之称。他被称为“太平宰相”,享一世殊荣。他和儿子在宋词史上留下厚重一笔。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是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下面是由语文迷的我为大家整理提供

    2022年12月11 201
  • [意]普里莫·莱维《被淹没与被拯救的》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普里莫·莱维,意大利化学家、作家,奥斯维辛幸存者,自获救后,普里莫·莱维,莱维一直致力于关于集中营生活和大屠杀等内容的写作。《被淹没的和被拯救的》是他最后一篇著作,一共收入了八篇文章,包含了关于幸存者

    2022年12月18 294
  • SamWilliams《Free as in Freedom》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关于雅各布·尼尔森,著名网页易用性专家,被誉为可用性测试鼻祖。被《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誉为“Web可用性方面的世界顶尖专家”。尼尔森原则几年前我就看过了,但当时没有太多的工作经验,仅了解大概,也没

    2022年12月16 202
  • [美]戴维·萨尔斯伯格《女士品茶》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好书至少读一点。今天分享戴维•萨尔斯伯格的《女士品茶》。科学家在实验之前需要为实验结果建立数学模型。所谓数学模型,指的是一组等式,其中一些符号代表实验中收集的数据,另一些符号代表实验的总体结果。好书至

    2022年12月24 202
  • 励志古语,古语励志名言正能量

    古人无论修学炼心,都讲究先立志。所谓“有志者,事竟成。”为了鼓励后生,精进修学,不要气馁,古语励志名言正能量,经典典籍和各派大师,都留下许多励志语录,给后来者以力量,可谓用心良苦。1、不飞则已,一飞冲

    2022年12月08 29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