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刘香成《中国:1976-1983》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撰文|余雅琴今年初,德国Steidl出版了《红海余生》,这本摄影集汇集了刘香成在1976至2017年间拍摄的最具标志性的作品,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关注。而在今年三月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上,刘香成的个展“

撰文 | 余雅琴

今年初,德国Steidl出版了《红海余生》,这本摄影集汇集了刘香成在1976至2017年间拍摄的最具标志性的作品,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关注。而在今年三月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上,刘香成的个展“红海余生”,更是全面展出他在上世纪末完成的最具标志性的作品,1958到1976期间美苏共成功,讲述中国崛起和苏联解体的故事。,

今年初,德国Steidl出版了《红海余生》,这本摄影集汇集了刘香成在1976至2017年间拍摄的最具标志性的作品,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关注。而在今年三月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上,刘香成的个展“红海余生”,更是全面展出他在上世纪末完成的最具标志性的作品,讲述中国崛起和苏联解体的故事。

十篇中《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七篇,为回忆童年生活,让读者看到鲁迅先生故乡的民俗风情,也见到当时人心世道。《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乃人生怀。

作为一名摄影师,刘香成的理念是在工作中,通过记录大时代背景下的普通人及社会风貌,探索、解锁并揭示宏大叙事的复杂性、其中的缺陷和弱点、名不副实以及口是心非。他的作品不仅强调新闻层面的在场,更突显其个人对新闻事件的独特思考和极具个人趣味的摄影美学表达。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一本散文集。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包。

前几个月,北京“星空间”举办的刘香成个展“春风”同样引发了关于纪实摄影的重新讨论,展览聚焦于刘香成在改革开放初期拍摄的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这些远离重大新闻事件的作品,更加清晰地勾勒出刘香成极具个人趣味的摄影美学。

6月30日,在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了一场名为“历史时刻的视觉张力——刘香成摄影里的中国与世界”的学术对话,邀请了纪实摄影大师、普利策奖获得者刘香成与台湾政治大学传播学院教授郭力昕作为嘉宾。

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是十三亿中华儿女共同拥有的伟大梦想。就写作的角度,乍一看,这是一个很大、很广的话题,使人想到的是民族奋进的滚滚大潮,是气势磅礴的宏伟蓝图;但换一个角度想,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梦。

活动上,UCCA馆长田霏宇作为对话的主持人,首先提出尽管刘香成一直把自己当成一个纪实摄影家或者新闻摄影家,但是更为可贵的是,事实上他也一直在探索摄影的艺术价值。

新闻真实跟历史真实都体现在刘香成的作品里面

[美]刘香成《中国:1976-1983》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郭力昕首先从“历史时刻”这个词语入手,分析刘香成作品中的独特之处。众所周知,作为新闻摄影的大师,布列松归纳出来对新闻摄影的精神的描述是著名的“决定性瞬间”,布列松的很多作品在这种美学的影响下,呈现了既是重要的资讯,又是快门艺术的摄影美学。

摄影大师布列松

但是,新闻摄影和真实之间同样可以存在相当的距离,新闻摄影可以呈现多少真实,是有争议的。因为真实需要有脉络,需要有语境,而新闻摄影也不免有市场取向的因素,不论是“普利策奖”还是“何塞奖”,单张作品在视觉上都是要抢人眼球的。这个会使得新闻摄影不光在方法上,而且在题材上都会朝某个方向去集中,这就排除掉了绝大多数的真实。

郭力昕认为,究竟应该怎样呈现历史,刘香成的作品是一个好的示范,因为他就在历史的现场。比如戈尔巴乔夫合上书页的这张照片,那个历史的瞬间是不会再重来了。刘香成摄影作品固然定格了许多精彩的瞬间,但是还有大量很平实的,不去玩弄快门和技巧的一些作品。

刘香成不光是拍官员,他也拍平民百姓;他拍都市中产阶级,他也拍农民和底层的人物。刘香成在几年时间里面走遍了中国各地,但是他的视角和西方的中国通摄影家略微不同,他更了解中国,因此刘香成对中国的题材始终是用情最深的。

刘香成的作品使得历史以一种“非决定性瞬间”美学为唯一的基础,展开了一段时代的历史,从而形成了视觉上的集体记忆。新闻真实跟历史真实都体现在刘香成的作品里面,尤其他的历史是包括很大量的一个平凡百姓的面貌,这是特别的一个价值。

刘香成的作品里展现了戏而不虐的讽刺

郭力昕对刘香成作品的第二层解读关于摄影艺术的掌握。在新闻摄影这个领域里面,比方说布列松把新闻摄影的美学推到一个高点,后来很少有人可以超越。因为在摄影成为当代视觉艺术之前,它实际上是一个快门的艺术,摄影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就在于它是快门瞬间,无法重来。

但是,在刘香成的作品里面,可以发现更细致、更深刻的艺术性,这个并非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摄影家的修养。新闻摄影需要竞逐版面,摄影常常是秃鹰式的行为,掠夺,抓了就跑。但是你如果仔细看刘香成的作品,他的情感是控制的,都不是很煽情的。一个好的摄影家,他知道什么时候按最好的快门是可以抓人的眼泪或者错愕,这里面包含着很多符号,也有很多幽默,在《毛以后的中国》可以看见大量展现了戏而不谑的讽刺。但是这些作品都不是针锋相对,咄咄逼人的,刘香成对“毛时代”之后的中国观察都包含在其中。

在观看刘香成的作品时,不能就单张而言,应该从整体的集合来看,如此才能透过他的摄影作品,看到中国某个时代里的历史面貌。这就要求一个作者需要拥有同理心,刘香成最后的选择也回应了这个要求:他可以生活在别处,他还是回到中国社会来,最后定居在这里。因此,中国的事情是他自己的事情,中国的未来是他自己的未来。

对话现场,刘香成展示了自己的一些作品来说明自己的创作和时代的关系。比如,他拍摄过一张毛泽东去世后,人民在公园里戴着黑纱的照片。讲到自己当时从巴黎赶回中国,敏感地发现中国人好像和自己1960年代离开的时候有了微妙的区别,回到一种没有对外来人的那种高度的警惕性的状态里。刘香成就是从那时决定回到中国来,他认为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果然,当他回到中国之后,通过在公园里恋爱的男女,广场上复习功课的女学生,戴墨镜喝可乐的年轻人等一系列形象捕捉到一个不同的新时代。

刘香成摄影作品,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香成的作品跳脱出民族主义情绪

郭力昕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则是我们怎么通过刘香成的作品理解民族主义情绪。众所周知,民族主义是20世纪的一个大话题,在当时曾有进步意义。可是在今天,我们如何可以去脱离这样的情绪,脱离集体的自我绑架,或者一种集体压力也成了一个摆在面前的大问题。这种选择性的流离,一种精神上的自我放逐,郭力昕觉得是非常重要的。尽管事实上,我们的情感还是中国的,但是我们可以不用绑在这种情感之上,进行自我催眠。如果跳出来去看,也许这个情感是更深的。这要求在看中国的问题时,也可以拥有一个批判的距离。

郭力昕提到了萨义德的《乡关何处》,在这本书中,萨义德说自己不属于任何地方,既不属于巴勒斯坦,也不属于美国。这让萨义德有一个批判的高度。郭力昕认为,刘香成的摄影的品质与他同样具有这种视角,同样密不可分。

刘香成回应了郭力昕关于民族情绪的这个部分的观察,他是在1960年代,大跃进的艰苦时期离开福州去香港生活,后来又去美国读大学。所以,刘香成认为,自己所受到的教育其实有1/3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教育,1/3是英国的帝国主义教育, 1/3的美国教育。这些经历,造成了他在哪块土地上谈论问题都与当地人不同,他可以跳脱某种民族情绪,但是又带着对中国土地的深刻理解。

“星空间”展览现场展出刘香成作品

如何捕捉时代的信号,关键在于个人的思考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

在回答如何在今天的中国社会捕捉时代信号的问题时,刘香成的回答引人思考。首先,他认为自己想不到一个正确的回答。但是,他认为布列松曾经接受《纽约时报》一个采访中的表述,也许可以帮助回答这样的问题。布列松从事摄影工作长达50年,但是他认为自己的图片里面,也就只有三四十张照片值得观看两三秒的时间。

刘香成认为这句话不是布列松的故意谦虚,它的意思其实是一张经典的作品,是能够每一次都让人看上两三秒的,是一张非常耐看的图片。是一张因为反复展出和发表而成为大家集体记忆的一部分的图片。一张经典的图片的形成,有主观的因素,因为这张图片拍得很好;有客观的因素,因为这张图片被发表了很多次。第三,它也会影响观众,观众能够每隔一段时间还会去翻看这张图片。

“星空间”展览现场

刘香成同时也分享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几个“决定性瞬间”,比如从香港到福州,从福州回香港,后来又去美国读书,刘香成一直保持着对“身份”的质疑。小学时,他在学校响应“除四害”,不论怎么努力,因为家庭出身都得不到老师的认同;中学时代,在《大公报》工作的父亲一边不被允许报道美国登月的消息,一边鼓励自己通过翻译美联社、路透社的新闻练习英文;大学时代在美国,刘香成自认为最重要的是学会了保持好奇心,本来学习国际关系的他偶然选择了摄影的课程,从而改变了自己的职业方向……

这些“瞬间”都给刘香成观察历史的方式留下了重要的印记,在谈到自己观察时代的态度,刘香成认为自己的作品里保持了幽默感。如果说他对历史的态度是用半杯水来形容的话,他认为自己保持着“还有半杯”的乐观,而不是“只剩半杯”的悲观。这两者之间很微妙,但是需要每一个人自己去定义。

上一篇 2022年12月12 14:56
下一篇 2022年12月19 19:27

相关推荐

  • [美]凯特·迪卡米洛著《爱德华的奇妙之旅》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先分享书中开篇,阿比林的奶奶(佩勒格里娜)讲述的“不懂爱的公主被巫婆变成疣猪”的故事。从前有位非常美丽的公主,她就像没有月亮的夜空中的繁星一样闪闪发光。可是她长得美丽有什么用呢?没有,什么用也没有。“

    2022年12月22 230
  • 浮石《青瓷》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五)宽容的唐雯剧中的唐雯令人赞赏,不卑不亢,将温柔、坚毅、知识、修养、品位、大度融于一身,这是今日女人该有的品质。唐雯教授在处理与丈夫张仲平的婚姻问题上,无疑是成功和明智的,青瓷作者符石简历,没有大

    2022年12月12 243
  • [日]星新一《星新一少年科幻》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星新一少年科幻》译者:李重民等出版社: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1月在星新一的科幻小说中最常出现的身份是博士和商人,科技发明不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是沦为商人攫取利润或者满足个人私

    2022年12月18 266
  • 地球有多少黄金,地球上金子怎么来的

    地球上的黄金包括人类已经开采出来的,以及尚未开采出来的。人类发现和利用黄金已经有6000年历史,对黄金情有独钟,并形成了灿烂的黄金文化。几千年来,人类开采了大量的黄金,据估计,截至2018年底,人类历

    2023年03月09 290
  • 甘阳《八十年代文化意识》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文/何云波读书就像谈恋爱,生命不息,恋爱不止……读书如果要作一个自我定位的话,最恰当的应该是:读书人。而中国的现代化则可能要以“公民与小共同体的联盟”为中介.小共同体本位论质疑对于传统中国社会,尤其是

    2022年12月13 283
  • 人类出现了多少年,人类经历的四个文明形态

    综述如果从数千万公里远外的宇宙空间观察地球,世界只不过是1个蓝色的点,而恰好是这一个宇宙中普通的又带些特殊的蓝点,培育出了包含我们人类在内的天地万物。在数百万年前,当今我们的祖先战胜各种各样竞争者,困

    2023年03月23 247
  • 郎咸平《操纵》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十多年前,等离子电视算是神话一般的存在,有句话是这样讲的:“外行买液晶,内行选等离子”,足以说明它在技术和显示效果方面的领先。不过时至今日,事实已经告诉我们,液晶电视最终称霸了市场,而昔日王者等离子电

    2022年12月13 248
  •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你的生命意味着什么》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著名的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他曾追随过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并与其探讨神经症问题,但二人也由此产生分歧,阿德勒成为了精神分析学派中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人。后来阿德勒

    2022年12月17 280
  • 童亮《每个午夜都住着一个诡故事2》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目前京东商务公司已经提起上诉。该案中,中文在线通过第三方存证平台对京东商务公司的侵权事实进行了取证,并通过区块链储存电子数据的方式证明电子数据的完整性及未被篡改性。东城法院在审理中,明确了如何对区块链

    2022年12月13 248
  • 为什么人要眨眼,人为什么会自然眨眼

    眨眼是指不自主的快速闭眼动作,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人眨眼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据估计,正常人平均每分钟眨眼十几次,通常2~6秒就要眨眼一次,每次眨眼需要0.3~0.4秒。眼睛上的角膜像玻璃一样透明,

    2023年04月17 295
  • [古罗马]卢克莱修《物性论》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古罗马哲学之二:卢克莱修1提图斯.卢克莱修.卡鲁斯(约公元前99-前55年)是罗马共和国晚期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关于他的生平,我们只知他出生于罗马共和国的末年,是凯撒的同代人,历史上未留下任何其他可信的

    2022年12月17 214
  • 风弄《凤于九天10 飞流激湍》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这位网络作家的小说主要以耽美小说为主,推荐给你们,风弄是一名著名网络女作家,已出版《凤于九天》《蝙蝠》《不能动》《惩罚军服》《相会于加勒比海》《金玉王朝》等多部耽美小说,与《孤芳不自赏》等多部言情小说

    2022年12月13 271
  • 李字有多少笔画,李到底是6画还是7画

    在李氏家族的众多人口中,孩子的起名也就成为了父母们首先考虑的事了。来看看本期可爱点分享的李姓女孩取名内涵诗意名字!一、诗意唯美李姓女孩名字赏析【单字名字】(李佳)在“李佳”这个名字中,李字的声调为上声

    2023年03月28 225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