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炳棣《读史阅世六十年》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何炳棣(1917年4月6日-2012年6月7日)撰文|江才健不记得确实是什么时候和何炳棣先生开始有了来往,但一定是在我1998年到美国开始写《杨振宁传》以前的事。何炳棣和杨振宁是1945年同船赴美留学

何炳棣(1917年4月6日-2012年6月7日)

撰文|江才健

不记得确实是什么时候和何炳棣先生开始有了来往,但一定是在我1998年到美国开始写《杨振宁传》以前的事。何炳棣和杨振宁是1945年同船赴美留学,两人以后一直维持亲近的友谊,我写《杨振宁传》那一段时候,住在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附近,与何炳棣所在的尔湾相去不远,所以不时会与他见面谈话。

一般在谈论学术人物的时候,总喜欢说起他们的头衔,譬如说是博士、院士,还是什么奖的得主,但是和社会上任何一个领域是一样的,其实这些相同的头衔,多只是一个表象,内里也有三六九等之别。一个人是不是真正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识见,还需要有许多其他的评断标准。

我对何炳棣有较深刻的认识,应该是1996年以后的事。1996年6月间,杨振宁到台湾接受新竹清华和交通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当时在清华大学举行了一场座谈会,除杨先生外,另两位对谈者是何炳棣及陈之藩教授。

对谈后我替《中国时报》写的社论《科技与人文整合过程中的文化自信》,副题就是《由杨振宁、何炳棣两院士对谈谈起》,文中提到二人都触及为学方法论上所谓宏观和微观的问题。我记得当时的印象是,怎么何炳棣这个史学家,谈文论理似总不忘科学的方法,杨振宁是科学家,强调科学的方法不令人意外,何炳棣对于科学态度,似乎比另外一位学电机的陈之藩更为固置其事。

会有那样的想法,实出于对何炳棣在史学工作认知的浅薄。何炳棣1950年代完成英国土地改革博士论文之后,很快决定转入中国史的研究,而奠定他史学研究地位的明清人口论巨著,正是利用美国国会图书馆数以千计地方志资料,以及哈佛燕京图书馆的大量资料,以扎实社会科学资料佐证完成。他不止「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爬梳浩瀚资料,更能够以透视眼光撷取资料里隐含的深意,他尝谓自己的史学研究不是「发现」,是「发明」,显现对于自己学术识见的一种自许和傲气。

证诸他在明清社会阶级流动研究,所提出「丁」和「亩」在文献中代表意义的创新看法,对于当时西方对中国历史研究主流观点带来的挑战,他的自许和傲气,可说并非过甚其辞。

1996年以后我与何炳棣便有较频繁的联络, 1997年1月他替我在《中国时报》负责主编的「时报科学」版写了一篇专文,分两个礼拜刊出。文章的题目是《由科学训诂互证看中国农业的本土起源》。

何炳棣《读史阅世六十年》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何炳棣之所以会写这样一篇文章,主要源于他自1968年起开始对中国农业起源独力攻关,并且不得不「孤军奋战」面对海外相关学科专家的「围攻」,他反对当时史学界认定稻作农业起源于西亚两河流域的主流看法,并提出论据由概念上批驳他们所谓的游耕法农耕。

另外,是因为当时何炳棣看到《洛杉矶时报》才刊出美国著名农业考古学家一篇专访,说前几年中美两国50位考古及相关学科专家的考古重要成果,证实长江流域是世界栽培稻作物的摇篮,时间有九千年之久。

我猜想,何炳棣一定乐于他的这篇文章刊登在一个科学版上,原因是他在2004年出版的回忆录《读史阅世六十年》中就写道,他在开始向农业史进军之时,便有一个愿望,那就是一生中至少能有一篇文章刊登于真正科学的期刊中。当然,在那之前,他的文章《美洲作物传华考》早已刊登在《美国人类学家》那一本声望甚高的科学期刊之上,能够再刊登在一个科学版上,老舍简介及作品简介,应该也是欣然以对。,

何炳棣先生的学术自传《读史阅世六十年》。

1998年我到洛杉矶长住一年,开始杨振宁传记的访谈和资料收集工作,便不时到何炳棣居住所在的Turtle Rock,他称之为龟岩村,看望他。

何炳棣的住家是一栋白色,相当有现代风格的独立家屋,后面还有一个相当大的院子,头一回去的时候,他特别带我在院子里看一些花木。整体来说,在南加州那个经常阳光普照的环境中,那样一栋透着新潮小巧的房子,其实并不很容易将之与身形高大的何炳棣连在一起。

丰子恺《丰子恺自述》黄裳《榆下说书》何炳棣《读史阅世六十年》沈从文《边城》《自传集》《凤凰集》黄永玉《比我老的老头》黄苗子《青灯琐记》···当代台湾学者董桥的作品很不错,有民国风骨,很值得一读。

他也很喜欢说,杨振宁比他幸运,因为科学界有一个清楚明白的标准,不像人文学界,自己受到许多无稽的攻击和委屈,言下颇有「瓦釜雷鸣」之意。何炳棣和杨振宁同在1944年考上第六届的庚款公费留美,他常说自己的平均分数是78.5分,比杨振宁多了7分。

2000年我到洛杉矶,和由华府到那里采访民主党大会的《中国时报》同事老友傅建中会合,一同去拜访何炳棣。傅建中对于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脑中有一本清帐,而且记忆力过人,与何炳棣大有谈头,两人声音都很大,你来我往,那时候何炳棣的夫人邵景洛身体已经不好,通常不大出来见客,那一天居然走到客厅来张望,大概想不知来的是什么人,比家里的大声公声音还要大。

何炳棣,浙江金华人,1917年生于天津,1934年就读北京清华大学历史系,从蒋廷黻、刘崇铉、雷海宗、陈寅恪及冯友兰等名教授学习。1938年大学毕业,旋前往大后方云南,任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助教及教员。1944年考取第六届庚款留美。

何炳棣在《读史阅世六十年》中对太太著墨不多,不过他回忆录中,有他老师雷海宗的专节,其中雷师母张景茀对雷老师的回忆,说出雷海宗是一个多么体贴的丈夫。以何炳棣对于雷老师的敬和佩,他回忆录中的这一段文字,恐怕多少有自况心境的味道。我有不少机会观察何炳棣和邵景洛相处的情形,予外人严厉刚烈形象的何炳棣,与太太相处,虽不能说铁汉柔情,但是对太太的体恤,确实是自然流露的。

何炳棣的《读史阅世六十年》出版后,当然引起许多的注意,但是有没有洛阳纸贵,以及他自己对于社会反应是否满意,我有些观察,对于何炳棣的心境也有些了解。我看《读史阅世六十年》中谈论他最先拒绝芝加哥大学历史系邀请他去担任访问教授,但是接受到芝加哥大学历史系访问几天的一段,印象特别深刻。

1962年6月何炳棣由温哥华到美东访问途中,在芝加哥大学历史系停留访问几天。当时的系主任,著名历史学家麦克尼尔(William Hardy MacNeil)在他到达当晚,就设家宴款待。第二天早上,在芝大历史系一批赫赫有名历史学家近乎口试的会面,何炳棣以他过去十多年扎实研究的根底,以对中西文化深广的涉猎,加以对英语驾驭的自负,使举座学者皆惊讶于他在完全没有讲稿情况下,居然可以做出这样一个出入东西、博引旁征的深刻谈话,而大为叹服。

何炳棣自己也认为那是自己一生最成功的学术谈话之一。第二天麦克尼尔在办公室拿出一份芝加哥大学历史系的聘约,请何炳棣签字,他说自己心无二念的欣然同意。他后来引述著名史学家刘广京教授来信说,「此邦中国史,均势一变矣!」,可看出他自1950年代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皓首穷经,并发出「看谁的著作真配藏之名山!」的狮吼以降,对于自己学术工作的自信和自负。由这个观点来看,他对于《读史阅世六十年》获得的反应,或许是有些失望的。

如果说得严格一点,何炳棣成功学术生涯背后的一个悲剧,是他始终认为,自己未能「名称于世」。造成他有这样感受的原因,其实并不全然是他自己也承认的「个性上的缺陷」、「不能容忍愚蠢」,以及与中外学术人物相处不和睦,更多的是对于学术有一种过于执著的单纯,不肯认识那不只是智力的较量,也充满了人性的算计。

何炳棣除《明清人口论》及《明清社会史论》奠定他史学地位,晚年更投入中国上古思想史研究,他所提出的孙子思想是中国上古思想根源的论点,可以说颠覆了过去许多主流研究的基本看法。他曾经将一篇文章《从爱的理论评价<红楼梦>》示我,文章以《失乐园》和《红楼梦》作一对比,探讨东西方文化中对爱情态度以及价值的不同。这些作品可看出他不仅思想深刻,而且涉猎广泛,也终生服膺「绝不做二流题目」的自我期许。

《读史阅世六十年》是何氏一字一句回忆亲撰,内中并附有私人信札和学术评估密件,详述过去六十多年“读史阅世”的心得体会,反映出早辈留学海外的青年知识分子探求学问、开拓思想、融合中西文化的学思历程,也是近现代教育史。

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对于另一位史学思想家余英时获得「克鲁吉奖」(Kluge Prize)耿耿于怀,原因是余英时在1990年代曾争取亚洲历史学会会长,却败于一位日裔的女历史学家罗友枝(Evelyn Rawski)。1996年罗友枝就任亚洲学会会长演说中,公开就汉化议题向前任会长何炳棣挑战,何炳棣立时强烈回应,引起学界重视,汉化议题也再度成为学界讨论的一个焦点。罗友枝后无回应,似乎是默尔认输。

因为杨振宁的缘故,何炳棣待我以忘年之谊,对于杨振宁和李政道的不睦,他未多置其辞。何炳棣与李政道亦有私谊,李政道儿子李中清是他少有的得意弟子之一。何炳棣称赞李政道的艺术收藏品味,但是他与杨振宁一直是惺惺相惜的好友,他过世之后,他的儿子曾经发电子邮件给杨振宁,说父亲最后告诉他,杨振宁是他最好的朋友。

何炳棣《读史阅世六十年》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最后一次看到何先生是2009年,那时夫人已故世,他也曾经小恙,家里有儿子回来陪同。那回我特别给他在家门口照了几张像,已显著暮年的苍老,后来我们出外吃饭,注意到他只吃了一碗饭,真「廉颇老矣」。

后来两年多,有两次机会经过洛杉矶,却没有时间去探望他,2012年6月传出他去世的消息,不免怅然。

何炳棣常常说,他黄昏时分会在住家附近急走几英里,我可以想像他那高大身影,急行在龟岩村的夕阳裡,或在家里绕室而行的景象,有时觉得他像一只被困的猛虎蛟龙,心中有许多别人不能了解的感情,以及一些无法畅然而吐的块垒。

何炳棣院士著作弘富,为历史学界泰斗。1966年获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79年获选为美国艺文及科学院院士,1997年获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高级研究员(相当于院士)。由于学术贡献厥伟,更曾于1975—76年被会员公推为美国亚洲。

注:本文原载于《观察》2014年6月,作者系科学文化工作者,赛先生获授权转发。

上一篇 2022年12月18 19:27
下一篇 2023年04月07 19:36

相关推荐

  • [日]石田衣良《骨音》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文/浔潆01为何推荐我个人很少看外国小说的,一是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在对外国的文化没有基础了解的情况下我往往很难正确理解作者的行文,因为每一个写作者在写作时都带有他成长的地方的文化烙印;二是翻译者的

    2022年12月05 289
  • [日]上野千鹤子《为了活下去的思想》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慰安妇叙述的仪式化,抹杀了受害者的主体性近日,日本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在清华大学举办了一场以“战争与性暴力比较史”为主题的讲座,分享了她对“慰安妇”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讲座由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

    2022年12月18 262
  • [德]理查德·大卫·普莱希特《认识你自己》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2021年4月,德国现象级公共哲学家、畅销作家理查德·大卫·普莱希特的哲学史系列第一卷《认识世界:古代与中世纪哲学》中译本上市,不仅得到陈嘉映、刘擎、李军、王一方、徐英瑾、雷思温等国内知名学者的专业推

    2022年12月17 251
  • 岳阳楼记多少个字,岳阳楼记一共多少个字

    《岳阳楼记》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经典名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道德、政治财富。当前,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复杂形势与重大考验相互交织,各级党员干部可以重读《岳阳楼记》,温故“古仁人之心”,增强干

    2023年03月22 215
  • 蝴怎么组词,锄怎么组词

    生字表组词1、《观潮》潮(潮汐)据(根据)堤(堤坝)阔(宽阔)笼(灯笼)罩(笼罩)盼(期盼)滚(滚落)顿(安顿)逐(逐渐)渐(渐渐)犹(犹如)崩(崩溃)震(震撼)余(多余)蝴字组词蝴字组词有哪些:蝴_

    2023年01月14 246
  • 孙睿经典语录,孙睿草样年华经典语录

    “只有青年文艺工作者强起来,我们的文艺事业才能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2021年12月14日,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文艺工作者寄予厚望。当代中国,江山壮丽,

    2022年12月08 285
  • 西游记有多少页,学生版西游记有多少页

    为帮助初中生更有效地完成暑期名著阅读计划,“一堂作文课”从7-9年必读名著中精选出15本,通过导读、阅读笔记及摘录等形式完成每本名著的精读。今天推送的是七年级必读名著中的3本——《朝花夕拾》《西游记》

    2023年03月21 243
  • 为什么说孟子坤有问题,孟子坤为什么不火了

    上周六,《明日之子》九大厂牌进击战第一场,孟子坤选择了这首黑豹乐队的《无畏》作为自己的第一主打。当晚,他化身热血的摇滚少年炸翻舞台,与大众印象中那个唱着情歌的孟子坤相差甚远。如果说前面几场表演,他如同

    2023年04月18 245
  • 古代怎么看时间,古代老百姓怎么看时间

    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

    2023年06月05 223
  • [日]乙一《动物园》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文/日长宜读书大家好啊~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一本书是:日本作家乙一的《动物园》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8月这本书号称是悬疑恐怖小说界的里程碑式的杰作。其中的五篇故事,还于2005年被五个导演合力拍成

    2022年12月18 226
  • 爱情宣言情侣的,情侣爱情宣言的句子

    如果你会喜欢上第二个人,那就选择他吧。如果你喜欢第一个又怎么会对第二个人心动。你咋不上天,你咋不和太阳肩并肩!你咋不遁地,你咋不和蚂蚁做游戏!有个扣扣曾经和我亲密得不分你我,留言板上都只有我。后来我却

    2022年12月09 281
  • AmatoKevin《Les Importants》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Universitygraduationseasoniscoming,haveyoureadtheclassicsoftheworld?大学即将毕业,你读过这些世界名著吗?ADoll\&#39;sHo

    2022年12月13 254
  • 中国传统节日小年的由来,小年是什么节日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 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民间传统上的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

    2022年03月17 34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