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R·A·萨尔瓦多《黑暗精灵》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兽人常用语:不胜利毋宁死!作为一名奇幻侧小说的狂热爱好者,我有过许多次因为被一些作品的内容所吸引,从而陷入通宵达旦废寝忘食状态的经历。原因无他,唯有趣尔。《黑暗精灵三部曲之三:旅居》百度网盘txt最新

兽人常用语:不胜利毋宁死!

作为一名奇幻侧小说的狂热爱好者,我有过许多次因为被一些作品的内容所吸引,从而陷入通宵达旦废寝忘食状态的经历。

原因无他,唯有趣尔。

《黑暗精灵三部曲之三:旅居》百度网盘txt最新全集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ydza-IZQJAio6hOVZPG27Q?pwd=6xix 提取码:6xix简介:《黑暗精灵三部曲之三:旅居》的作者是R·A·萨尔瓦多。

可是我也常常会遇到一些朋友在初次接触这类文学之后,就对其敬谢不敏的情况。经过再三追问,得到的答案通常就是“看不懂”三个字。

这并不奇怪,奇幻类作品并非是新晋文学流派,这类作品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溯源。如果对其内容进行探究,大多都能够上溯到远古神话故事。

悠久的历史通常会带来的复杂的设定问题,如果著书的作者没有深入浅出的讲故事本领,很容易造成各种“看不懂”的情况。其中最为常见的“看不懂”,就出在奇幻作品之中常出现的智慧种族设定方面。

他的作品在全球卖出超过三百万册,并且翻译成许多种的语言和有声书。萨尔瓦多替TSR撰写过《黑暗精灵三部曲》及《冰风谷三部曲》以及《牧师五部曲》,以及《血脉》、《无星之夜》(Straless Night)、《暗军突袭》(Siege 。

正如开头所言,我超级喜爱奇幻侧小说,故而萌生了一种不自量力地为大家答疑解惑的冲动。因此写了这篇文章,希望能够解决初窥奇幻类小说之美的书友关于“智慧种族设定”方面的一些疑问。

《黑暗精灵三部曲》(The Dark Elf Trilogy)是R·A·萨尔瓦多的作品,包括3个故事:《故土》(Homeland)、《流亡》(Exile) 、《旅居》(sojourn)。以黑暗精灵崔斯特为主角描写了他厌倦了故乡的争斗,离开地底并在地面开始新。

当然,本文并非学术报告,更没有得到权威认证,因此加上“无用之功”以示谦逊。

通常来讲,对于智慧种族的定义只是一种语言学上的称呼,在现实当中,尚未有实证能够列举出可以与人类相媲美的智慧种族存在的证据(外星人问题本文不讨论)。但在奇幻类作品之中,却经常有三种类型的智慧种族出现,他们分别是:兽人、矮人以及精灵。

这里列出三大种族的出场顺序,是按照出现时间由近到远、资料内容从简到丰、释疑难度从易到难进行排列。本文就是探究有关“兽人”这个智慧种族一些问题的独立篇章。

首先需要厘清的概念:兽化人并非兽人

[美]R·A·萨尔瓦多《黑暗精灵》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古埃及神话之中“兽化神”形象(拉与阿努比斯)

兽化人与兽人,此二者是初窥奇幻侧小说的读者最容易因为联想而产生混淆的两个不同概念,可实际上兽化人并非兽人。

寻根溯源,兽化人(Therianthropy)的历史要比兽人更为久远,萨尔瓦多和塞内加尔,许多神话传说之中都有此类生物的存在。曾经看到过有写过类似奇幻种族考据文章的朋友,将兽化人上溯到古埃及神话故事,窃以为也是略有出入。虽然古埃及神话之中有许多半人半兽的远古生灵描述(同样久远的近东地区神话之中也常有类似鱼贤者的传说),但那些生物与其说是兽化人,倒不如称其为“兽化神”,其神性多于人性。

在我看来,有关兽化人的描述最早出现是在稍晚一些的古希腊神话传说之中。记得在希腊神话里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位名叫莱卡翁的乖戾国王,为了试探宙斯的能力,故意宰杀、烹饪了自己的一个儿子,并将其作为牺牲奉献给众神之王宙斯而因此遭到神罚,被宙斯诅咒成为野狼。

奇幻类“台柱子”级别IP——龙与地下城系列设定(即D&D,近几年才出现的PF中也是如此)之中,对兽化人有着最能自洽的设定:“由于可怕而古老的兽化症(Lycanthropy)诅咒影响,可以将最文明的类人生物变为肆虐的野兽”,感染了兽化症的类人生物,统称为兽化人。

兽化人存在三种形态:人类形态、半人半兽形态以及野兽形态,在野兽形态的兽化人无法正常使用语言进行交流,但能够听懂别人说的话。

而颇为有趣的是,越是强大的兽化人(熊人Werebear、虎人Tigerbear),越是偏向善良和中立阵营;而反之实力较弱一些的兽化人(野猪人Wereboar、鼠人Wererat、狼人Werewolf)则偏向邪恶阵营。

之所以会有实力差别,是因为设定之中:只有内心坚定、体质健硕者能够坦然接受这种大多源自遗传的诅咒,进而通过自身的不懈锻炼来熟练掌握三种形态之间的变化,达到内心平和状态,进而用人性克制住心中隐藏的兽性。

但谈及德鲁伊则又与精灵扯上关系,对于厘清兽化人与兽人这两个概念并无裨益,同时托老爷子的作品之中比翁这个人物所占比重并不大,因此就不再赘述,只是维持刚刚为大家普及的D&D之中有关“兽化人”之设定。

D&D五版《怪物图鉴》中的兽化人形象

兽人(Orc)种族起源:从“群演”到“主角”

中土世界兽人、D&D(3E)兽人、中古战锤绿皮兽人、魔兽兽人

[美]R·A·萨尔瓦多《黑暗精灵》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Orc/Ork是由拉丁文Orcus,一位神祇的称号“冥王”(Pluto)转变而来。后来,在德文中此字以去掉原本拉丁文字尾的形态出现,成为较接近Orc的字型。最初关于Orc的翻译颇有争论,按照本意其实应当译为“妖魔”或者“半兽人”。但前者有“一锤子打死”之嫌,而后者则让Half-Orc(兽人与其他类人生物结合产生的后代)尴尬地译为“四分之一兽人”,故而最终选择用“兽人”这个如今广为接受的命名来作其名称。

但是早期的文学作品之中,Orc并不能被当做一种“独立”的智慧种族,在北欧神话故事《贝奥武夫》之中,Orc只是一个罹患兽化症家族的代称;而在威廉·布莱克的一些神秘故事之中,Orc则更像是一群颇为善良的精灵。直到托尔金老爷子的作品问世,兽人这个种族才有自成一派的可能。

当然我们都知道托老的两个习惯:1.大量借鉴北欧神话故事和凯尔特人神话作为创作源泉,2.对于精灵这个物种是在是太偏爱了。

因此在其作品之中出现的兽人,大都是面目可憎的反派角色。但是不得不说,托老为兽人提供了一个比较能够让人接受的物种起源设定。

《黑暗精灵三部曲之一:故土》百度网盘txt最新全集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rMZ8bmW-vpsdQtEznmwjJQ?pwd=ppyj 提取码:ppyj简介:《黑暗精灵三部曲之一:故土》的作者是R·A·萨尔瓦多。

不过有趣的是,霍比特人对于这个种族的称呼常常是“哥布林”(Goblin),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地精”。到了“魔戒”,萨鲁曼成功地在艾辛格通过对哥布林的改造培育,制造出了强兽人(Uruk-hai)。这种生物对萨鲁曼十分忠诚,比哥布林更像人类,同时也更加高大强壮。

关于“强兽人”的设定,才更加符合我们如今对于“兽人”(Orc)的普遍认知。

之后D&D系列的设定,似乎也沿用了类似的观点。虽然并未官方言明(唯余龙杂志没有查),在几个版本的《怪物图鉴》(MM)之中,只提及其种族信奉号为“独眼巨人”、“不眠者”、“看守者”的兽人创造者格乌什,但在R·A·萨尔瓦多写的早期官方背景小说《黑暗精灵三部曲》之中就存在“崔斯特发现该地区地精语和兽人语很相似,因此学习起来进展飞快”之类的描述。

在另一个奇幻侧作品的“台柱子”IP——“战锤”系列之中,也有类似的“绿皮部落”的设定,这是兽人部落及哥布林的统称,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在游戏中,绿皮部落作为一个独立可选的种族出现,简称绿皮。有时又被称为“哥布林和兽人”。只不过“战锤”之中的绿皮种族并没有性别的概念,他们是通过体内共生的孢子进行自我繁殖。虽然这个观念很有趣,但是总感觉使用一套遗传模板极不科学,故而不多做介绍。

而最后一个台柱子IP——更加广为大家所知的“魔兽”系列,其匠心独运地将兽人的起源直接搬到主世界艾泽拉斯之外的德拉诺,让兽人这种生物作为一种外来物种(在德拉诺,兽人有一套进化历程,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检索,我只说和D&D中兽人信仰格乌什有些关联,不多剧透)。这样的设定,很好地避开了一些关于Orc这个词起源带来的一些歧义,也让兽人这个种族彻底作为一个独立的智慧种族,挑起了“部落”阵营的大旗。

但值得一提的是,魔兽系列中“地精”很早就加入到了“部落”阵营,想必这也是对于之前经典作品之中兽人起源的一种肯定。

兽人的风俗习惯:习俗即正义的本质

希波战争

作为奇幻类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形象,兽人仿佛自带“招黑体质”。

早期作品对兽人进行刻画描写的时候,多数都会将其塑造成面目可憎、凶暴残忍,却又没有任何勇气和荣誉感的邪恶爪牙——没错,连邪恶大BOSS都混不上,只能是邪恶存在的小跟班。

这种对于兽人种族的认知,直到“魔兽”这个超级IP出现,才得以改观。经典的口号才从“兽人必须死”,逐渐变成了“兽人永不为奴”。

[美]R·A·萨尔瓦多《黑暗精灵》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我认为想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了解兽人种族的风俗习惯入手。

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形态:兽人种族多以“部落”这种原始社会形态进行生存生产,较小部落的领袖往往简单称自己为大王(overload)。规模比较大的兽人部落或者氏族联合体,其社会结构是由家庭-氏族(clan)-部落(horde)模式构成,往往有族长(chief)、大酋长(warchief)、萨满(shaman)等不同阶级的划分。获得权力的唯一途径,就是低位者向高位者发起挑战,以证明自己的勇武和实力。(“战锤”之中的“WAAAGH”,“魔兽”之中的“Mak'gora”)

2.宗教信仰:虽然在D&D体系之中,兽人大多都信奉种族创造者格乌什,有大量敬奉神灵的牧师存在。但是“魔兽”系列问世之后,兽人的宗教信仰属于原始萨满崇拜这一设定获得了更为广泛的认同,包括国内一些写奇幻类型小说的作者往往都选取后者作为自己作品设定。

3.服饰装备:在诸多文学作品之中,特别是国内一些作品之中,兽人常见服饰是穿着兽皮制成的衣物。由于其种族缺乏金属冶炼能力,铠甲大多为皮革鞣制,武器装备也是较为原始。

其实已经没有必要过多列举,基于以上三点我们就能发现在这些作者观念中,兽人种族的风俗习惯其实已经和古代草原游牧民族高度重叠!

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农耕文明——古代华夏文明对于北方草原游牧文明侵略的抵御和反击,已经贯穿我们所熟知的历史。

但由于地域原因,大部分国人所熟知的“草原游牧民族”,其实仅仅是冰山一角。“大草原”这个地理概念,比国人固有认知要大上许多。

早在古巴比伦时期,作为波斯帝国缔造者前身的米底人就是当时草原游牧民族的代表。在那个适合骑乘的马匹尚未被繁育出来的年代,已然是草原民族代表的米底人(伊朗高原)就经常会对近东地区(两河流域)富庶城邦发动掠夺性质的袭击。

在西方主流认知体系当中,“希波战争”中希腊联盟抵御并击败了古波斯大军,是可以直接关系到现代西方文明引领世界的重要历史转折。马其顿的亚历山大东征覆灭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第一帝国)的武功,更是堪比我们所熟知的霍去病封狼居胥、汉武帝扫平匈奴的伟大功绩。

所以将“草原游牧民族”形象加以想象并冠于兽人身上,就不奇怪这个种族为何总是招黑了。

兽人这个种族能够被大家“路转黑转粉”,必须要感谢“魔兽”这个超级IP。魔兽之中的设定,兽人迫于生存压力悍然入侵艾泽拉斯,和古代游牧民族因为生存压力而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不谋而合。

但是这个种族在“魔兽”系列的设定之中,不再只是盲从于暴力,更并非毫无勇气和荣誉信念,兽人之中涌现了许多之前奇幻作品之中并不曾有过的英雄人物,兽人自此翻身。

自此之后涌现的一些文学作品,有一部分开始选择从兽人这个种族之中选取人物作为主角,通过对于其风俗习惯更加细微的刻画,一些作品之中出现了“兽人式正义”的文化倾向。

“魔兽电影”中的杜隆坦和奥格瑞姆·毁灭之锤

目前我还在观察当中,对此现象并没有褒贬或者做其它评价的意图(当然也没有这个资格)。其实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现代文学作品的发展始终离不开从古典文化之中汲取养料。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之中,就有关于习俗化正义的论述。

我认为只要符合公序良俗,让兽人种族摘掉“邪恶种族”的帽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兽人形象:时代变迁的见证者

做本文的初衷就就是尝试解决初窥奇幻侧作品朋友的一些“看不懂”问题,但我还常常听到另外一种极端的言论“奇幻小说有什么好看的?那都是瞎编乱写,没有任何现实意义。”

对此我只能直言不讳:“您就是读书太少,和旁的没关系。”

任何文学作品其实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时代归属感,哪怕晦涩难懂至极的“意识流”作品,在行家眼里也能看出其门道,欣赏其风采。

“意识流”作品如是,更何况有趣至极的奇幻侧作品呢?

从全部奇幻作品的宏观角度来讲其文化现实意义,这命题实在有些太大,恐怕讲上一天一夜都未见得能够讲完。故而这篇文章的最后,我只想切合题目,简单聊一下关于“兽人形象”的变化,对现实文化的一些意义。

·1937年,J·R·R·托尔金老先生中土系列第一部《霍比特人》出版;

·1973年9月2日,托尔金先生逝世。次年,“龙与地下城”游戏第一版发布;

·1983年,“战锤”游戏第一版发售,“中古战锤”IP开始传播;

·1994年“魔兽争霸:人类与兽人”发布,艾泽拉斯的故事大幕拉起;

·2014年,“龙与地下城”第五版发布;

·2015年,“中古战锤”时代结束,“战锤·西格玛”时代开启;

从最古老可能是传承自爱尔兰矮妖的哥布林模样,再到更加类似人类但却更加强壮的獠牙外翻形象,兽人种族的形象已经影响了诸多的影视游戏作品:比如科幻恐怖电影《铁血战士》系列中“铁血星人”的形象,以及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光晕》系列中星盟“鬼面兽”种族形象,都借鉴了“兽人”的形象元素……

铁血战士与鬼面兽

从一开始扭曲畸形的躯体不着片缕,再到后来在孔武有力的身体上用氏族刺青和穿刺饰品作为装饰,这种兽人种族的审美变迁,正是借鉴了自70年代在英国的兴起的“朋克浪潮”(Punk)和同时期美国的“嬉皮运动” (Hip)中,劳工阶层青年对社会现实不满的宣泄形式 ……

本来只想做一篇通识介绍,没想到一下子讲了这么多。可能这正是奇幻作品的魅力所在,总能够让人不知不觉沦陷其中。

上一篇 2023年01月06 00:24
下一篇 2022年12月28 19:10

相关推荐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