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传习录》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何老师讲读传习录1:徐爱录徐爱先生于《大学》“格物”诸说,悉以旧本为正,盖先儒所谓误本者也。心即理本来是陆九渊的命题,《传习录》对此作了发挥。王阳明批评朱熹的修养方法是去心外求理、求外事外物之合天理与

何老师讲读传习录1:徐爱录

徐爱

先生于《大学》“格物”诸说,悉以旧本为正,盖先儒所谓误本者也。

心即理本来是陆九渊的命题,《传习录》对此作了发挥。王阳明批评朱熹的修养方法是去心外求理、求外事外物之合天理与至善。王阳明认为至善是心之本体,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他这样说是强调。

先生对于《大学》的“格物”等说法,都以旧本为准,也就是宋儒所说的误本为准。《大学》原为《礼记》第42篇,宋人将其单独抽取出来,独立成篇,名为《大学》。原为郑玄作注、孔颖达所疏的,称“旧本”或“古本”。宋朱熹(1130~1290)以为有讹误,改为所注、分经一章和传十章的,称“章句”。明科举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准。

爱始闻而骇,既而疑,已而殚精竭思,参互错综,以质于先生。

然后知先生之说,若水之寒,若火之热,断断乎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

先生明睿天授,然和乐坦易,不事边幅。人见其少时豪迈不羁,又尝泛滥于词章,出入二氏之学。骤闻是说,皆目以为立异好奇,漫不省究。不知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域,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

王阳明《传习录》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先生睿智天成,但为人和善乐观,坦荡平易,不事边幅。人们有鉴于先生年轻时性格豪迈不羁,不受拘束,也曾沉醉于诗词词章文章,出入都是佛道两家的学问,所以突然听到先生的学说时,都认为这些不过是标新立异、荒诞不经的言论,也不愿意去作深入研究。

王阳明年轻时,正如孔子批评的“索隐行怪”——行为怪诞,专门研究偏僻的学问。他新婚之日,出门遇到一个道士,就跟着道士学打坐,以至于坐了一整夜,连自己的婚礼都没有参加,这就是“行怪”。而索隐呢?就是沉迷于念佛修道。后来,王阳明自己总结说,儒道释三家是“毫厘千里”——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从此他抛弃佛老之学,一心只在义理上下功夫王阳明还沉迷过辞章诗文,年少时颇有诗才,后来他意识到这些事耽误了修习圣学义理,不是自己该做的,就把诗文也放弃了。

爱朝夕炙门下,但见先生之道,即之若易,而仰之愈高;见之若粗,而探之愈精;就之若近,而造之愈益无穷。十余年来,竟未能窥其藩篱。

徐爱对于老师的敬爱之情,也对先生的学问的准确、高深、受用无穷做出了充分的肯定。我日夜在先生门下受教,觉得先生的学说刚接触时似乎很容易,但随着深入学习就会有高山仰止的感觉;初看好像很粗疏,但仔细钻研就觉得愈发精妙;刚接近仿佛很浅显,但深入其中就越来越感到没有穷尽。修习十几年来,我竟连它的边缘都没有看清。

"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上卷经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虽未经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

世之君子,或与先生仅交一面,或犹未闻其謦咳,或先怀忽易愤激之心,而遽欲于立谈之间,传闻之说,臆断悬度,如之何其可得也?

为了让日后学习的人能够真正窥见学问的大端,徐爱首先指出了当初自己遇到的几种轻视“阳明心学”的人群,他们自恃聪明,妄自高大,根据道听途说的内容来对自己从未深入了解、学习过的东西妄加评论。

王阳明《传习录》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当下的学者,有的与先生只有一面之缘,有的从未听说过先生的学说,有的事先就怀着轻视、偏激的心情,还没有仔细交谈,便根据传闻草率地妄加揣度,像这样又怎能理解先生的学说呢?

从游之士,闻先生之教,往往得一而遗二,见其牝牡骊黄而弃其所谓千里者。故爱备录平日之所闻,私以示夫同志,相与考而正之,庶无负先生之教云。

徐爱就有心听教的人遗漏重点,只抓细枝末节的问题说明了自己的写作目的。

跟随先生学习的人,对于先生不倦的教诲常常得到的少而遗漏的多,就好比相马时只注意马的性别和颜色等表面情况,而漏掉了千里马驰骋千里的关键特性。因此,我把平日里听到先生的教诲详尽地记录下来,给诸位同志传阅,以便考核校正,这样大概才不至于辜负先生教育之恩

门人徐爱书

王阳明是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明代理学的根本精神在阳明,阳明心学的根本精神在‘良知’。而集中体现王阳明良知精神的著作是《传习录》。1.知来本无知,觉来本无觉。【译文】良知知来本无知,。

上一篇 2022年12月17 15:26
下一篇 2022年12月19 03:41

相关推荐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