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有多少种字体,汉字总共有多少种字体

文/要文慧【摘要】关于“字体”“书体”的概念,学界多有混同。本文认为“字体”与“书体”的指代范围不同,应作区分。“字体”指篆、隶、草、行、楷五种常用类型的汉字形体;“书体”指诸如欧、颜、柳、赵等书家具

文/要文慧

【摘 要】

关于“字体”“书体”的概念,学界多有混同。本文认为“字体”与“书体”的指代范围不同,应作区分。“字体”指篆、隶、草、行、楷五种常用类型的汉字形体;“书体”指诸如欧、颜、柳、赵等书家具有个人艺术风格,或某一流派个性化艺术风格的汉字形体。

字体类型有:篆、隶、草、行、楷五种字体类型。五种字体类型详细介绍:1、篆书 钟鼎文是在青铜器时代的商周,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为金文,钟代表乐器,鼎代表礼器。周宣王时有位姓籀的太史对当时的文字进行了整理。

汉字有多少种字体

【关键词】 字体 书体 字体演变 书写风格

引言

“字体”与“书体”两词只有一字之差,但其所指代的汉字形体结构的体系不同,两者概念不同。近年来,现代学科分类明显,文字学与书法学都是基于汉字进行研究的学科,但研究领域的侧重又有所不同,文字学注重对汉字形体及其演变的研究;书法学则注重对汉字形体书写及其书写风格特征的研究。故对于“字体”与“书体”的概念内涵存在差异。

汉字学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汉代时文字识写是小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兼顾字的形、音、意,称之为“小学”,主要是汉字的日常实用性功能。王凤阳在《汉字学》中说:“一个时代或一个时期的文字风格是多种多样的。”[1]因运笔或间架布白特征不同形成的不同字的风格即“个人字体”,因书写工具不同形成不同字的风格即“工具字体”,因用途不同形成的不同文字书风即“用途字体”,这些都体现文字的各种不同风格。但这是书法家、美术家研究的字体,不是文字学所研究的字体。[2]王凤阳先生作为文字学家,认识到文字学与书法学研究的“字体”不同,但究竟有何差异,汉字总共有多少种字体,王先生并未具体说明。欧阳中石先生在《书法教程》中说:“字体在各种体制的展示中,人的书写作用,又必然有着各种不同,遂有‘书体’的区别。”[3]欧阳先生此处运用了“书体”概念,说明在他看来“字体”与“书体”是不同概念。

以往研究者对“字体”与“书体”概念的看法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两者概念等同,不做区分。另一种则认为,“字体”指篆、隶、草、行、楷五种常用类型的汉字形体;“书体”指诸如欧、颜、柳、赵等书家具有个人艺术风格,或某一流派个性化艺术风格的汉字形体。笔者同意后者。本文对“字体”和“书体”运用情况进行梳理(表1),可知两者不做区分现象一直存在。

燕体,是继行草隶篆楷之后的第六种书法书体,也是一种新的字体。4、楷书。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

表1 “字体”和书体运用情况

一、“体”的含义

汉字研究中“体”指汉字的外在结构形体。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对“体”释义为:“总十二属也,从骨豊声。”指人全身所有部位的综合形体,是人体的外在形态表现。王凤阳在《汉字学》也阐释了“体”的概念:“是全身的各个部分——身体四肢等——的总称,换句话说,‘体’就是外形、容姿。”[4]《说文解字叙》载:“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八曰隶书,汉兴有草书。”[5]为八种不同汉字形“体”。王宁在《汉字字体研究新突破——重读启功先生的古代字体论述稿》中对“体”有三种解读:其一,表示文字的组织构造;其二,表示大类型总风格;其三,代表某一书家某一流派的总风格。[6]把“字体”的重点放在“体”上,表示汉字形体组织。关于汉字形体,黄德宽先生《古文字学》说:“形体,指文字的外在形态,即文字结构所显示出的整体轮廓和书写的笔画姿态。”[7]即认为形体包含汉字的所有形体架构。

二、“字体”的含义

“宀”外轮廓像是房屋状,内里为“子”。“字”有生育、孕育新生儿之意,由母及子具有次序性。笔形方圆结合、字形呈扁势的隶书脱胎于笔形以圆为主的篆书,草书、行书、楷书脱胎于隶书,字体演变也具有顺序性。“字”隐含的次序性,侧面说明汉字由篆隶到草、行、楷顺序性的发展演变,用“字体”表述更为准确。

由于马克思著作中关于异化范畴的运用直接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及其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因此,在有关马克思异化理论在其思想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观点,主要争论集中于异化理论是否是贯穿马克思一生的致思理路。异化理论中断结论的得出,更多来自于对文本的简单化诠释,缺少对于马克思异化思想的深度挖掘。因此,目前“贯穿说”和“扬弃说”成为了主导性的观点。

关于“字体”的定义,文字学界与书法界均有论述。启功《古代字体论稿》对“字体”概念表述为:“是指文字的形状,包含两方面:其一指文字的组织构造以及它所属的大类型、总风格。……其二指某一书家、某一流派的艺术风格。例如欧体、颜体等。”[9]启功先生认为的“字体”包含一切有具体内涵的汉字轮廓形体,既包括所属的篆、隶、草、行、楷五种常用类型的汉字形体,又包括书家或某一流派个性书写风格的形体。由此可见,启功先生的“字体”概念包含了一切具有外在形体特征的汉字形体。同样,王凤阳在《汉字学》中说“字体”就是“字的外在形式特征,就是字的风格”[10]。构成汉字的部件符号呈现出的外形特征,即是汉字的风格。篆、隶、草、行、楷五种常用字体具有各自的特征性形体,而楷书中不同书家的不同书写方式也各自有个性书风的形体,王凤阳先生认为这两种形体都可称为“字体”。又说:“唐宋以后,因为社会上的标准字体久已是虞、欧、褚、颜等著名书家的字体了,所以提标准体就意味着是这些人写的那种书体。”[11]王凤阳先生所说的“字体”,是指唐宋社会的标准字体,是虞、欧、褚、颜所写的字体,即楷书,这是合理的。但说标准体是虞、欧、褚、颜等著名书家写的那种“书体”,就有问题了。标准体“字体”与书家“书体”是不对等的。虞、欧、褚、颜所写的“字体”为楷书,但不同书家有不同的书写风格,各自“书体”不同,如“颜体”就是指颜真卿所写的是外拓饱满的书写风格的“书体”。从“字体”角度来看,同为楷书,但又是具有不同书写风格特征的“书体”。王凤阳还说:“纵观文字的历史,书体上的革新历来自民间书手。”[12]以甲骨文开始,纵观汉字演变发展的过程,隶书通过解散篆书线条化的弧线,缩短弧线的笔程,变弧线为方便快速书写直线,革除篆书长线条,变为笔程短的隶书笔画,由篆书演变为隶书的过程即“隶变”。由篆书演变成隶书,称得上是一次革新,故此处用“字体”更为准确。论及汉字形体演变,应将“书体”改为“字体”更准确。王凤阳先生将“书体”等同于“字体”,这种混同是不合适的。

论及汉字字体的演变,裘锡圭《文字学概要》中讲道:“字体的变化则是指文字在形体特点和书写风格上的总的变化,而且通常是指较明显较巨大的变化而言。汉字字体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即古文字阶段和隶楷阶段。”[13]裘锡圭先生所论述的字体的变化是指汉字形体发生明显变化,由篆书到隶书,由隶书到草、行、楷书,字的笔形、构字部件、形体特征都有明显的区分度。他所指的字体显然未包含具有书家个人书写风格或某一书写流派的艺术风格之“体”,这些书家各具书风之“体”都属于在一个大类型的“字体”中分离出的小支流,同一字体下的不同书写风格,在文字学家看来,相互之间并没有根本上的不同,如同为楷书“字体”的欧体与颜体,颜体为雄厚宽博的外拓风貌,欧体为庄严刚劲的內擫结体,两者只是书写风貌上有差异,字体一样,而“书体”不同。由此可知裘锡圭先生认为由篆到隶,到草、行、楷有明显变化的形体才可称为“字体”。然而,裘锡圭先生在谈到汉代隶书在“书体”上变化时说:“我国在东汉晚期书法工整的碑刻上看到的隶字,结体一般都是扁方的,用笔也有一套成规。”[14]汉字碑刻上的隶书是成熟的八分书,笔形以方笔为主,字势取横势偏扁,这是成熟隶书典型的形体特征。对于描述汉字演变到隶书,隶书的形体结构应用“字体”。表述为汉隶在“书体”上的变化,间接说明此处裘先生将“书体”“字体”概念未做区分。

综上所述,启功先生、王凤阳先生均明确将“书体”与“字体”视为等同概念,不做区分。即认为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属于“字体”范畴,楷书中具有个人书写风格的欧、颜、柳、赵等也属于“字体”范畴。这种概念混同不利于汉字学与书法学研究的融通对话。

三、“书体”的含义

“书体”指诸如欧、颜、柳、赵等书家具有个人艺术风格,或某一流派个性化艺术风格的汉字形体。《说文解字叙》载:“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16]书,箸也,从聿者声。“聿”的篆书字形为

像手把笔,笔杆下扎了毛。东汉蔡邕《笔论》载:“书者,散也。”[17]《九势》云:“夫书肇乎自然。”[18]古代书论中“书”的意义一定与书写有关,“书体”和“字体”是不区别的。“书”作动词指书写的动作,也可作名词指书写出来的成品。启功先生曾说:“字是写出来的。”沃兴华在《中国书法史》提道:“书法是通过汉字书写来表现情感意象的艺术。”[19]书法艺术要通过人书写汉字来表达思想情感和审美意趣,人作为书写主体,书法艺术风格就有差异。汉字要通过人的书写,表现人的性情、品格。沃先生在论及书法发展的三个阶段时说:“隋唐以后为繁荣期,字体的发展已经终结,书法艺术主要朝着书体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创造出各种各样的风格面貌,形成各种各样的书体。”[20]可见,沃兴华先生对“字体”与“书体”不同概念有清晰的认识。从篆、隶发展演变到隋唐的草、行、楷已趋成熟,五种常用“字体”演变结束。在某一种“字体”基础上,书法艺术通过点画或结体的变化,充分表达书写者的审美趣味与艺术修养,创作出具有不同书写风格特征的“书体”。彭吉象《艺术学概论》认为:“汉字书法可以分为五种书体,即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20]此处用词不准确,应将“书体”改为“字体”。陈志平先生在《书学史料学》中,专门对书体史料进行论述,梳理了从汉代到明清的书体论成果,以及与之相关的硕博论文,但都是基于“书体”与“字体”为同一概念的基础之上。可见书法学研究对字体书体概念的认知也是多有混同的。

汉字字体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篆、隶到草、行提高了书写效率,节省时间满足了快速书写的需要,凸显了汉字的实用性。而汉字书写笔法是由简到繁,笔法的丰富性使汉字的艺术性增强,书法艺术逐渐成为有独立审美特征的艺术形式。谈及隶书到楷书的演变,姜亮夫在《古文字学》中提及,除隶书外的章草、草书、行书等“书体”,都保留隶书的波磔,但已是解散隶法,用以赴急的“字体”。[21]姜亮夫先生此处的说法有两处有待商榷。其一,只有章草保留了隶书的波磔,草书、行书并未保留。其二,“书体”的“书”具有表情达性的功能,与“字”有区别,此处“书体”应改为“字体”。郭绍虞在《从书法中窥测字体的演变》中在论述字体演变时,不用“草书”的名称,而称为“草体”。原因是:“称为‘书’,多少要牵涉到书法问题,‘草体’是对正体而言,就容易看出它的本质。”[22]郭先生认为从研究字体演变的角度来看,用“草体”比“草书”更能准确、贴切地表达字体的形体变化。狭义的草体是指草书的形体,而“草书”就会涉及书写,便也离不开人的思想性和情感性,这就不单是对字体形体的研究,更重要的是与“书”有关系。其实无论“草体”还是“草书”,都是字体的概念,草书固然与书写有关,但并不涉及具体书家风格,所以都是“字体”。王镛先生在《中国书法简史》中提道:“书写带来了形体的改变,也促进了书体的演进。”[23]这里的“形体的改变”,促进演进的是“字体”,而不是“书体”。汉字字体的演变要适应书写的要求,基本规律就是要顺应右手书写的生理习惯,同时缩短笔程提高书写效率。以书写为核心引起的汉字形体改变,应为“字体”的改变。“书体”只是具有书写风格特征的形体。

中国字体有宋体、燕书楷书、草书、隶书、行书、黑体、仿宋等。书法字体,传统讲共有行书字体、草书字体、隶书字体、篆书字体和楷书字体五种,也就是五个大类。在每一大类中又细分若干小的门类,如篆书又分大篆、小篆,楷书。

四、结论

字体、书体概念不同,指称不同,运用的场域也会不同,但字体演变与书体形成都与书写直接有关。汉字字体演变是在书写中完成的,文字学家关注静态字形,多关注外在形体的变化,而对汉字书写中笔法的演变一般不太注意。其实,由于用笔方式的改变,进而引起笔形变化,乃至笔形间的组合关系发生变化,进而引起整个汉字字体的演变。可以说汉字字体的演变是从笔法变化开始的。不同书家产生不同书体,这是艺术学所关注的问题。一种书法艺术风格也是书法家长期在书写中形成的,不同字体在同一书家笔下可以形成统一风格的书体,同一字体不同书家书写可以产生不同的书体。在文字学与书法学研究中,“字体”与“书体”的概念应当区别使用。

【注 释】

[2]同[1],第176页。

[3]欧阳中石:《书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3页。

[4]同[1]。

[5]许慎:《说文解字叙》,中华书局2015年版,第316页。

[6]王宁:《汉字字体研究的新突破——重读启功先生的〈古代字体论稿〉》,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第25—29页。

[7]黄德宽:《古文字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版,第63页。

[8]许慎:《说文解字叙》,中华书局2015年版,第316页。

以上字体大致是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但是书法史上归纳起来,总分为五种字体,称五体书,即: 篆——包括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 隶——包括简帛书 真(楷)——包括魏碑 行 草——包括章草、今草、行草和狂草 宋后,因活字印刷。

[9]启功:《古代字体论书稿》,文物出版社1993年版,第1页。

[10]同[1],第176页。

[11]同[1],第203页。

[12]同[1],第206页。

[13]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第35页。

[14]同[13],第84页。

[15]王宁:《汉字构形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1页。

汉字有无数种字体。但常用的汉字字体包括但不限于宋体、楷书、草书、隶书、行书等等。1、宋体:宋体字是源于宋代的,但是宋体字在明代确立,所以至今在日本,宋体字仍被称作“明朝体”。宋体字的字形方正,笔画横平竖直,横。

[16]同[8]。

[17]蔡邕:《笔论》,《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年版,第5页。

[18]同[17],第6页。

[19]沃兴华:《中国书法史》,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

[20]同[19],第9页。

[2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148页。

[22]姜亮夫:《古文字学》,重庆出版社2019年版,第56页。

[23]郭绍虞:《从书法中窥测字体的演变》,《学术月刊》1961年第9期,第50—52页。

[24]王镛:《中国书法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页。

上一篇 2023年02月12 07:33
下一篇 2023年03月31 09:08

相关推荐

  • [美]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长尾理论有多厉害?成功人士都离不开它网络经济正如火如荼地发展。长尾理论无疑已成为当代商界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无论是对长尾理论的赞誉还是争论,它都代表着人们对长尾理论的关注程度。长尾理论是克里斯·安德森

    2022年12月22 226
  • [日]三秋缒《三日间的幸福》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漫画《三日间的幸福》(又名《我用一年一万日元卖掉了寿命》)改编自三秋缒的同名轻小说。讲述了男主楠木过着颓废的生活,在他认定自己今后的人生也是如此灰暗,而他余下的寿命也被“估价”为每年一万日元,这种对未

    2022年12月18 294
  • [法]罗杰·夏蒂埃《书籍的秩序》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前天,在微信上流传一篇文章,说山东大学一位硕士生一年读600本书。我自然不会打开来读。昨天中午,与我的博士生在食堂吃饭,顺便聊及。他不知有此条微信,也就没有多谈。昨天下午是硕士生的编辑出版学文献选读课

    2022年12月20 200
  • 你的好朋友是谁,你最了解的好朋友是谁

    他是薛之谦最好的哥们,两人认识13年,还是他孩子的干爸!哈喽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编十月。大家都认识薛之谦吧,很喜欢薛之谦,感觉薛之谦挺厉害的,你最了解的好朋友是谁,从出道到现在用了十年时间才红起来,现

    2023年05月02 236
  • [日]渡边淳一《樱花树下》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渡边淳一小说樱花树下简介,1958年,渡边淳一毕业于札幌医科大学。1963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965年,凭借小说《死化妆》获第12届&34;。1969年,由于对医疗事业的失望,35岁的他弃医从文,

    2022年12月19 215
  • [日]松本清张《西乡钞》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推理小说永远有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魔力,似乎不论何时,只要手边有本推理小说,就能一下子抛却烦心事,因为所有的精力都用来跟着作者的文字去解谜了。说到这,想起一桩趣事。有好读书的友人自创了一种病症——“柠檬

    2022年12月18 294
  • 烧纸批发多少钱一吨,中国最大的烧纸批发市场

    一铺毁三代本文来源于红与黑于连,作者yevon_ou总有一款收割你一)家乡你们在观察我,我也在观察你。某人从小出生于富贵家庭。她的外祖父,号称叫做“C半街”。在他们整个县城里,中国最大的烧纸批发市场,

    2023年03月22 272
  • 药师佛是谁,药师佛的前身是谁

    学佛的居士在平常做早晚课或者念佛号的时候,经常会念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号,我们对佛号是很熟悉的,那么对其意思了解吗,尤其是“本师”二字,又该做何解呢?佛陀原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

    2023年05月02 203
  • 书多少钱一斤,书多少钱一斤回收

    我上大学的时候逛过几回旧书店,书多少钱一斤回收,但买的并不多,因为孔夫子旧书网上更便宜、品相更好。毕业后重新收拾出那几本购于学校附近旧书店的书,不免充满了回忆。老校区边上是附属小学,那里有一条小街。街

    2023年03月08 243
  • 游字多少笔画,游继云多少笔画

    应书友们的要求,今天继续解析田英章先生这幅楷书作品。需要说明是,单字是从田英章楷书字汇里摘取制作的,与作品里的字稍有不同,望书友们明鉴。已解析过的字附上链接,游继云多少笔画,方便书友查阅。,第八十一个

    2023年04月01 245
  • [美]帕梅拉·保罗《至少还有书》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No.1通往父亲之路/叶兆言经典作品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1No.2回到种子里去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22-01No.3觉醒年代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

    2022年12月24 278
  • [日]村上春樹《發條鳥年代記(第二部)預言鳥篇》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这是一个真事:一家出版社收到一名科幻作者的投稿,作者很着急,问能不能今年就出版,出版社问为什么,作者说,我怕这个情节明年就实现了。这种担忧也有“前车之鉴”:《三体II:黑暗森林》中,雷迪亚兹使用的人类

    2022年12月18 231
  • [法]阿琳·里夏尔·齐沃拉瓦《披上动物的外衣》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本书仅提供电子书/有声书版本[法]阿琳·里夏尔·齐沃拉瓦著黄晓楚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2年12月20 286
关注微信